资源简介 《分物游戏》教案课题:分物游戏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理解平均分的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过程与方法:在课堂中创设操作性情境,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的练习,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演示,获得学习成效。动手操作“平均分”活动的设计,既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经历与同桌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重点难点预测】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难点: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学法指导】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等平均分物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发概念。学生好动,注重用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动手“分一分”,进而探究新知。【教具准备】教师:PPT、贴图、例题的情境图。学生:圆片、小棒。【学习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讲故事导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分物游戏》。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活动一:分桃子(感知“分”的含义,初步体会“平均分”)教师指导学生读题,并由学生汇报各种分法。引导学生得出 “一样多”、“同样多”的短语。活动二:分萝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引导学生读题目,从题目中获取数学信息,请同学们用小圆片代替兔子,小棒代替萝卜摆一摆,并提出小要求:在分的时候,把你分的过程摆出来,让同学一看就知道你每次分给每只小兔子几个,分了几次。请同学上台展示分的过程。师生小结:不管是哪一位同学分的,虽然分法不一样,但是最终每只小兔子都分到了同样多的萝卜,这种分法在数学上我们叫做“平均分”。活动三:分骨头(尝试用画图方式表示平均分)引导学生读题目,从题目中获取数学信息,并让学生知道题目里面说要“平均分”是什么意思。再由学生动手操作:小组里一位同学拿15根小棒,平均分给其他三位小朋友,分完后再由第二个人分,每个人用不同的方法分。请一位同学上来展示分的过程。(边分边讲解)教师引导出可以用数学符号记录下来。让学生用这种画图的方法把刚才分骨头的过程画出来。展示两位同学的成品,让同学讲解(第一位自己讲解,第二位让别人讲解。)出示另一幅图,让学生说说是如何分的。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再利用动图讲解小结:我们平均分的方法来分物品,虽然分的过程不一样,但是分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公平的。三、知识运用,巩固新知。四、板书设计六、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