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目标】1.知道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2.说出人体免疫的概念、功能、抗体和抗原之间的关系。3.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异同。4.举例说明计划免疫的概念、意义,并认同其作用。【教学重难点】1.知道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2.说出人体免疫的概念、功能、抗体和抗原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人体三道防线的相关图片、动画,制作课件。(2)学生准备:按照要求进行预习,准备预防接种手册和计划免疫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4分钟)多媒体展示问题:1.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着大量的细菌和病毒,细菌、病毒有些是致病的,我们却很少得病?为什么?2.为什么患过“腮腺炎”和“水痘”的人一般不会再患第二次?3.我们小时候都打过预防针(接种疫苗),为什么接种疫苗能够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4.我们经常发现小狗受伤后,总是不停地用舌舔伤口处,这是为什么呢?过渡:以上问题与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本节课的学习将给我们带来问题的答案。认真思考老师展示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展开讨论,讨论交流后,回答你所能解答的问题。1.人体本身具有一定的免疫力。2.人有抵抗能力了。3.预防针可能杀死细菌、病毒。4.狗舌上含有杀菌物质。让学生从自己的认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入手,展开讨论,并尝试解决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着好奇心进行新知探究。这样的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入课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12分钟)过渡:我们每个人生活的空间被细菌、病毒所包围着,我们能够快乐的生活,就是我们的身体都有免疫力,人体的免疫力有些是生来就有的,有些是后天获得的。而这些免疫力都是保卫自己的三道防线有关,大家想知道是哪三条防线吗?(一)知识点一:与生俱来的免疫力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_____。它们不仅能_____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_____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如鼻毛、器官黏膜上的纤毛)有_____和_____异物的作用。2.组成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_____。人体体液中所含的一些_____能破坏多种病菌_____,使病菌溶解而死亡。有些组织(如_____)和器官(如_____、_____等)中含有的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3.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刚才通过同学们的展示,看来大家自主学习的很认真,讨论交流的也很热烈,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观察与思考: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下列图片,思考后完成以下问题:(1)人体完整的皮肤为什么有保护、屏障作用?而被烫伤的皮肤则容易感染?(2)人在有许多病原体的环境中生活,吸入的空气中有许多病原体,为什么人们不一定都得病?(3)感染后的皮肤为什么会出现红肿现象,有时会自己痊愈?(4)人的口腔上皮受伤后能够愈合,唾液是否有杀菌作用?为什么?(5)归纳第一二道防线共同特点是什么?点拨精讲: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外界的病原体要想侵入人体,首先要突破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大家来总结一下,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结:是人体与生俱来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叫非特异性免疫。(二)学以致用:通过以上学习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有人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以后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为什么?2.一只小狗被调皮的孩子用小石块打到了腿部,它马上用舌头舔被打伤的部位,你认为小狗的这种做法有道理吗?点评学生的展示,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根据导学题目,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并思考,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注。各小组学生合作交流,讨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1.皮肤和黏膜,阻挡,杀菌,阻挡,清除。2.杀菌物质、吞噬细胞,杀菌物质,细胞壁,血液,淋巴结、脾脏。3.与生俱来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叫做非特异性免疫。提出在交流讨论中所遇到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展示的图片。根据导学题目,小组合作交流。展示:(1)皮肤和黏膜能阻拦病原体侵入人体,其分泌物有杀菌作用。(2)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有清扫异物的作用。(3)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能杀死病菌,消除炎症。(4)唾液中有溶菌酶能杀死病菌。(5)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小组进行合作交流,然后进行展示:1.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所杀死;这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2.有道理。唾液中有杀菌物质。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自己解决了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来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教师才点拨。根据图来设计的题目是为了让学生在观察图片时有一定的目的性,起到“导”的作用,以此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这里设计学以致用题目,主要是考察一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应用情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二)。(10分钟)过渡: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如果病原体突破人体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进入人体内部了,我们将怎样对付它们呢?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什么组成?又是如何抵抗病原体的?知识点二:后天获得的免疫力过渡:如果病原体进入了人体内部,突破了人体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我们将怎样对付它们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内容,然后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抗原和抗体?什么是特异性免疫?2.第三道防线有什么构成的?3.什么是免疫?免疫的功能?点拨:刚才通过同学们的展示来看,通过自学和合作交流,基础知识能够基本掌握。关念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根据导学内容,认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对于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注。小组同学相互交流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各小组派代表展示:1.抗原是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抗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后天获得的,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称特异性免疫。2.免疫细胞、免疫器官。3.防御功能、自我稳定、自我监视。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设计了导学题目,目的让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来讨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这部分知识点比较抽象,是重点又是难点,如“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等知识点。教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看图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抗体”、“抗原”、“特异性免疫”等知识的理解。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10分钟)(一)合作探究:下面,我们以腮腺炎病毒入侵人体的过程来探究,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怎样将腮腺炎病毒消灭的呢?思考下列问题:腮腺炎病毒与抗原之间是什么关系?抗体是怎样产生的?3.当侵入人体的腮腺炎病毒被清除后,抗体也随之消失吗?它属于什么免疫?4.当腮腺炎病毒再次侵袭时,原来的抗体还能清除它们吗?5.清除腮腺炎病毒的抗体能否清除乙肝病毒或其他病毒?为什么?点拨精讲:展示腮腺炎病毒入侵人体的过程图片和动画,指导学生观察动画,通过动画可以看到抗体具有专一性,一种抗体只能消灭一种病原体。总结:同学们观察和交流得很投入,对这部分知识理解较好。我们把这种通过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这种免疫叫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由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来完成的。自我提升:(1)填写下表比较特异性免和非特异性免疫有何异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形成生来就有的后天获得的范围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特性非专一性专一性作用弱强(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共同点是什么?(3)为什么用自己的健康皮肤进行自体移植易被自身免疫系统接受,而从异体移植来的皮肤常常被接受者所排斥?归纳免疫的功能:a.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防御功能。b.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自我稳定。c.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自我监视。过渡:首先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从小到现在打过预防针(接种疫苗)?你知道你所打的预防针能预防哪些传染病?你所打的预防针或接种的疫苗属于什么免疫呢?下面一块来学习:计划免疫。知识点三:计划免疫请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然后完成下列问题:①什么是预防接种?预防接种为什么能预防疾病?②什么是计划免疫?③人体接种疫苗而获得的免疫是属于那一种免疫呢?疫苗属于抗原还是抗体?④计划免疫接种的程序是什么?⑤阅读教材表格中的计划免疫程序表,对照自己的接种证,看一下自己已接种了哪些疫苗?还有哪些没有接种?了解疫苗名称及对应预防的疾病。点拨:预防接种是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接种,疫苗注入人体后,一般不产生疾病的症状,而体内能产生抗体,使人获得免疫力,这种免疫是特异性免疫,从而提高人体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力。小组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形成各组的答案。各组派代表展示:1.该病毒就是抗原。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3.没有。属于特异性免疫。4.能。5.不能,因为抗体具有专一性。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展示:(1)根据要求填写表格内容。(2)共同特点是能够抵抗侵入人体的病原体。(3)这是由于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并对“非己”组织器官进行排斥。根据刚才的学习和对免疫的理解,共同归纳免疫的功能。根据导学题目,认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交流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各小组展示:①预防接种就是把某种传染病的疫苗接种到人体,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免疫功能。疫苗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②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③特异性免疫、抗原④一是全程足量的基础免疫、二是以后的加强免疫。⑤有的说:“接种了乙肝疫苗,卡介苗”小组合作交流,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通过填写表格来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同时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师生一块归纳,进一步加深对免疫功能的理解。这部分知识与学生在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不难理解,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但对于接种的疫苗有没有致病性需要给学生讲解,同时让学生知道许多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科技的进步,很多的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通过我国从1982年对出生的婴儿进行全程计划免疫,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