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蒸腾作用一、教材依据版本: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章:第四章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节:第二节 蒸腾作用二、设计思路(一)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教师辅导进行,学生通过实验,分析得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善动手,勤动脑,体验并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动画、图片让学生对蒸腾作用的途径有感性认识,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对蒸腾作用意义的理解。(二)教材分析:植物的蒸腾作用不仅是植物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而且对植物本身及周围生态环境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证实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演示实验,蒸腾作用的概念,调节,过程,意义,应用等。其中蒸腾作用的概念从观察实验植物蒸腾现象得出,不难理解。蒸腾作用的过程、意义是本教材的重点,气孔对蒸腾作用的调节是本教材的难点,这些问题都是学生不太了解的,植物体主要通过叶进行蒸腾作用,而叶具有适应这种功能的形态结构——气孔,教材配以多幅图片加以对气孔的调节的理解,本教材指出蒸腾作用的意义时,也为下一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做了铺垫。(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蒸腾作用的现象比较常见,容易理解。对于蒸腾作用的调节和过程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运用多种渠道,让学生得到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合作探究,交流表达的能力,使生物课堂直观、易懂、有趣。三、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对自然界的作用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二)能力性目标尝试植物蒸腾作用实验运用蒸腾作用原理指导植树造林(三)情感性目标关注植物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确立“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的观念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蒸腾作用的过程、意义难点:气孔对蒸腾作用的调节五、教学准备(一)过程与方法: 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加以辅导(二)现代教学手段: PPT教学,实验法,讲练结合(三)课前安排:资料收集,课件制作,准备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教师提问: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上的空气却十分燥热呢?问题导入,学生讨论进行推测,产生疑问和兴趣,从而进入新课。设计意图:贴近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讲授新课:1、1蒸腾作用的概念:教师活动: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演示实验装置探究竟:证明叶的蒸腾作用实验此实验① 从同一株植物上选两个大小相同的枝条,其中一枝条不做任何处理,而另一枝条上所有叶片的两面都涂上凡士林(或婴儿霜代替)。②分别用A、B两个干燥透明的塑料袋套住两个枝条并用细线扎紧袋口。③光照2小时候,观察实验现象。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 (1)在塑料袋的内壁上有什么物质生成?(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3)水珠是从叶片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4)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以液体的形式从气孔中流出来的?还是以气态形式从气孔中散发出来的。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气孔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设计意图:以小组活动形式进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讨论、合作交流、归纳等能力。过渡:蒸腾作用中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气孔散失到体外的,那气孔什么样子?如何控制气体进出叶片的?1、2气孔调节蒸腾作用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53页第一段、图3-4-5,和3-4-6,观看多媒体气孔的开闭的视频,然后教师组织学生用气球和透明胶制作气孔模型。学生活动:认真阅读课本,看图片和多媒体视频,后自己动手做模型,讨论气孔开闭原理,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植物就是通过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的。设计意图:结合阅读和做模型,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及理解能力,加深对气孔的结构和开闭原理的理解。1、3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教师活动:提问:植物蒸腾水分哪里来的?又怎样散发出来呢?出示投影:将课本p53图3—4—7植物水分蒸腾的全过程绘制在投影片上学生活动:先让学生观察蒸腾作用过程的投影进行讨论,然后回答问题,并叙述蒸腾作用过程,用已学的知识对其解释:水分通过根毛的吸收进入植物体内,气孔是水分散失的门户。教师总结:蒸腾作用的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教师活动:出示表格让学生计算回答一株玉米从幼苗出土到结出果实的一生中,大约消耗的水量如下表:作为组成成分的水1872g维持生理过程的水250g蒸腾过程消耗的水202106g生长期总用水量204228g从表中玉米,一生的用水量分析植物吸入体内的水分只有_%左右真正用于各项生理过程或留在植物体内,其余_%左右的水都被蒸腾到大气中。学生活动:计算回答教师总结:植物体吸收的水分仅有1%左右参加植物体各项生命活动以外,99%左右的水通过气孔散发到大气中。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分析、归纳、计算、表达交流的能力,加深理解,突出重点教师总结: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气孔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就是通过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的。植物体吸收的水分仅有1%左右参加植物体各项生命活动以外,99%左右的水通过气孔散发到大气中。这是否是一种浪费呢?对植物有什么意义呢?2、植物的蒸腾作用意义教师活动:为什么夏天洗完澡还凉快些?学生活动:对生活现象思考,发言。教师活动:对植物来说,植物体水分的蒸腾是不是也会降低植物体的温度?学生活动:结合生活现象思考,发言。教师活动:蒸腾作用对植物本身来说有意义,能降低植物的温度,避免强光灼伤。在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能促进根吸收水分。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又能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呢?学生活动:讨论,发言,给予适当鼓励。教师总结:蒸腾作用对自然界意义:提高湿度,增加降雨量。讲解:由于植物具有蒸腾作用,可以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起到调节气候减轻干旱,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因此,我们提倡植树造林、养花种草。设计意图:启迪学生思维,提炼知识能力,关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唤起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达到情感的升华。3、蒸腾作用的应用教师出示问题: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成活率应该怎么做?学生活动:讨论,交流。教师提出问题:?我国的植树节是那一天?学生活动:回答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三)课堂小结:师生一起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蒸腾作用的概念,气孔对蒸腾作用的调节,蒸腾作用的过程,意义、应用。(四)作业:1、课本55页1~3题2、各小组完成气孔模型。3、探究实验: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其他器官也能进行少量的蒸腾作用。设计意图: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反馈。八、板书设计:第二节 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1、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的过程。2、气孔对蒸腾作用的调节3、蒸腾作用的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 二、意义:三、应用九、教学反思本节课改变生物学习形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教学内容和背景鲜活起来并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在设计问题的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兴趣都比较高,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生物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最后确立“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的观念,达到情感的升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