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呼吸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说明呼吸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 阐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 举例说明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2.技能性目标1、尝试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2、运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原理来解决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情感性目标1、经过小组探究,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2、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1.探究呼吸作用的实验及观察分析。2. 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3.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三、教学难点: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四、课前准备:1、提前36小时为每组准备好两套两个分别装有新鲜和煮熟的菠菜叶的密闭的透明广口瓶,并用黑色塑料袋包裹。2、澄清石灰水,量筒,火柴,蜡烛,燃烧匙。3、提前36小时准备好分别装有新鲜的和煮熟的胡萝卜、新鲜的和煮熟的马铃薯、新鲜的和煮熟的茄子、新鲜的和煮熟的菜花、正在萌发的和煮熟的黄豆种子的密闭的透明广口瓶。4、提前36小时准备好分别装有新鲜的和煮熟的胡萝卜、新鲜的和煮熟的马铃薯、新鲜的和煮熟的茄子、新鲜的和煮熟的菜花、正在萌发的和煮熟的黄豆种子的密闭的保鲜袋,在保鲜袋中插入胶皮管,胶皮管上夹上止水夹。5、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方法:小组探究、实验观察,分析归纳。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我的女儿小美问:能把绿色植物放到她的小卧室里吗?回答激发学生兴趣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探究植物呼吸吸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提出问题:植物呼吸和人一样吗?给出实验材料和用具:新鲜的菠菜叶、煮熟的菠菜叶、澄清的石灰水、量筒、蜡烛、燃烧匙、广口瓶、胶塞、火柴、黑色塑料袋给出提示:氧气有助燃的特性,即物质燃烧需要氧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提问:设计实验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归纳完善。演示完成实验得出结论:(1)观察到什么现象?甲瓶中的蜡烛熄灭,乙瓶中的蜡烛燃烧,说明什么?(2)通入50毫升石灰水后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总结实验结论。植物的其它器官呼吸吗?(1)分组实验(2)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总结实验结论。植物所有活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在晚上进行吗?白天呼吸吗?作出假设:(1)吸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2)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以说出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根据给出材料用具设计实验,写到学案上。小组代表进行展示讨论的实验设计方案,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植物呼吸吸入了氧气植物呼吸呼出了二氧化碳植物的呼吸和人一样,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小组分组进行实验,完成学案上的表格。小组代表说出观察到的现象。说出得到的结论。思考回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探究植物呼吸放热科学实验还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不只产生二氧化碳,还有水,还会产生什么呢?播放视频。进行讲解:能量的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出来,使温度升高,部分的能量用以维持植物体的生命活动。能量从哪里来?哪种物质提供了能量?提供实验资料。观察分析:(1)哪个瓶中的温度较高?(2)得出什么结论?(植物呼吸释放能量)得出结论:有机物是呼吸作用的原料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出结论引导根据公式总结概念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什么呢?给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表格。新疆的葡萄为什么比石家庄的葡萄甜呢?影响呼吸作用强弱的因素有什么? 举例说明: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完善呼吸作用公式回忆光合作用的场所,回答呼吸作用的场所。根据公式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填写表格回答回答:温度。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应用小美问:1、我每天都给它喝很多水,为什么它还会枯萎呢?2、这么多西红柿吃不完怎么保存呢?3、我还要种一棵植物,你们有什么建议吗?思考,回答。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七、板书设计:第一节 呼吸作用1、概念2、公式: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3、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4、影响呼吸作用强弱的因素5、应用八、课后反思:1、实验方法的改进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2、重视实验的设计、运用实验逐步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3、运用能比较法使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更透彻。4、实验多、知识点多成为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的难点,须进一步摸索出更合理的教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