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运动的基础》【课题】第四单元 动物的生活 第一章 动物的运动 第一节 运动的基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描述动物长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基本结构。说明骨、关节和骨骼肌在动物运动中的作用。举例说出体育锻炼对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影响。技能性目标:尝试用肉眼观察长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形态结构。模仿练习人体骨折的急救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自身健康,保持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养成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教学重点与策略】重点:运动系统的组成是骨、骨连结(关节)和骨骼肌以及这些结构在运动中的作用。 策略:通过实验、讨论、分析,总结出相关内容。【教学难点与策略】难点:关节的结构和特性。策略:1、实物观察了解关节的特性。 2、结合图片识记结构,分析各结构的作用。 3、制作模型巩固关节的结构,体验它的特性。【教学准备】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制作模型体验法。多媒体资料:课件教学教具:猪长骨、关节模型材料等。 备课学习辅导资料:教材、《课程标准》、《教参》【教法与学法】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体验性学习为主题。【探究教学流程】 设计游戏引出参与运动的结构有骨、骨连结和关节——观察长骨总结长骨结构特点,分析图表了解长骨成分特点,归纳长骨在运动中的功能——解剖观察猪关节,分析关节特性,归纳关节功能——资料分析,总结骨骼肌特性与用能——感悟升华,倡议学生养成热爱运动,科学运动的好习惯。【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和教学理念1.首先我想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⑴请猜测并写下你一分钟快速拍手能拍多少下。⑵这个结果和你预想一样吗? ⑶体会你身体有什么感觉?⑷这一运动由哪些结构参与完成?这些结构有什么特点,在运动中又具有怎样的功能呢?让我们学习本课。2.让我们来探究骨。观察长骨的结构模式图,骨由哪三部分构成?最外面的骨膜是一层结缔组织膜,其内较坚硬的是骨质,骨干中央有骨髓。请结合学案的提示观察这三部分结构,并完成学案探究一的1/2/3题。5分钟后找同学上讲台汇报。我们一起来总结。3.虽然骨具有坚而不重的特性,但是青少年如果长期坐立姿势不当仍会发生骨骼变形。观察图片,哪种坐姿正确?为什么图1中的坐姿会引起骨骼变形呢?分析表格根据成年人和老年人的骨骼特点填空。对比这三个年龄段我们不难发现骨含有无机物使骨脆硬,有机物使骨柔韧,所以骨还具有什么特性?4、请概括总结以下问题。5.资料显示人体有206块骨,这些骨通过骨连结联系起来组成骨骼。而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1、学生参与游戏。回答:身体很累,运动由骨、骨骼肌、关节参与完成。2.学生完成探究一前三题学生上讲台汇报。3.图2正确。 学生回答填空。骨具有硬而不脆的特性。4.坚而不重,硬而不脆。支撑5.略。1.参与运动,在运动中体验感悟。2.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初步体会骨的坚而不重的特点。3.了解骨成分强调骨的硬而不脆的作用,和坐姿的情感教育。4.培养总结概括能力。5.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和教学理念6、它具有哪些结构特点和功能呢?完成探究二。老师到学生中去辅导。观察完毕老师提问第1/3点,学生上讲台汇报第2点。对每一条连线老师再追问一句为什么?7.利用老师所给材料,制作关节模型,思考问题。8、动物仅靠骨和关节就能完成运动吗?还需要什么结构的牵拉?9、请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针对问题3问:你为什么选择图2.10.有了骨、骨连结和骨骼肌,就组成了运动系统,是动物运动的基础。回顾本节知识,把相应内容贴在指定位置。指出哪些是形态结构特点,哪些是功能,得出生物学观点。11.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欣赏人体运动的力与美。⑴谈谈你的感受。⑵如果换做你可能会怎样?骨折该怎样急救呢?课下阅读课本亲自做了解。⑶但是这个运动员却能立刻爬起来,她的运动系统与你相比更怎样?⑷她的运动系统为什么发达?6、学生动手操作,边观察边思考,对关节进行深入了解。学生汇报学生看幻灯连线,回答这样连的原因。7.学生动手制作8、学生回答不能,还需要骨骼肌。9、学生回答问题。10.学生上讲台黏贴板书。11.学生欣赏视频谈感受感悟。有可能会骨折。更发达生命在于运动等6、实物观察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关节的特性和认识关节的结构结。连线对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合以填空的形式形成概念。7.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巩固知识,得出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8、承上启下9.略讲本部分,强调骨骼肌的收缩是运动的动力。10.形成知识脉络图。进行生物学基本观点的教学。11.通过对比倡导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和教学理念⑸请大家课下做一个适合自己的健身计划。最后送大家一段话:生命的健康在于运动,生命的质量在于运动,生命的顽强也在于运动。让我们远离电脑和手机积极运动起来,为自己的未来和祖国的繁荣塑造一副健康的体魄。 进行情感教育。【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是: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使整个课堂更灵活多变,学生更容易对知识形成直观的认知和深入的理解。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成为课堂的主体。尤其是最后的感悟升华甚至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不足之处是:时间仓促,教具和猪骨实物准备的不够完善,某些结构不能清晰的看到,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这方面的练习与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