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动物的运动形式和能量供应》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动物的运动形式和能量供应”是苏教版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7章第一节中的内容。动物的运动是动物区别于植物的本质特征,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动物通过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它们获得充足的食物、逃避敌害的攻击、繁衍后代和获得有利的生存空间等。本节知识安排在“生物的多样性”之后,“动物的行为”和“生物与环境是统一体”内容之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生物的多样性决定了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二者密不可分;动物的行为往往通过动物的运动来体现,以及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担任着重要角色,能不断通过运动来影响和适应环境,因此,它与后续内容的联系亦非常紧密。学习本节知识,不仅可使学生了解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和能量供应,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进一步理解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动物的运动形式、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征、运动的能量供应;难点是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说出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说明动物运动的能量供应。2.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培养关注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3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资料、标本、《动物运动汇编》视频;制作PPT课件等。4教学过程4.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上课开始,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多幅生物(动、植物)图片,并提问:学生能将它们分为哪两类?(学生:动物和植物)师:你们是怎样区分的呢?生: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动物没有,动物能运动等。师:答得对。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动物能够通过运动,主动有目的地迅速改变其空间位置。本节开始,我们将学习“动物的运动”中第一节“动物的运动形式和能量供应”。由此引入新课。4.2动物的运动形式师:人们常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这句话其实包含了动物的两种运动形式。你们能说出来吗?生:飞行和游泳。师:回答正确。其实,除了飞行和游泳,动物还有很多其他的运动形式,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看看动物还有哪些运动形式?学生观看《动物运动汇编》视频。师:欣赏了生动的视频,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视频内容及自己的生活认识完成教材P76上的表格:(表一)表一: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生活环境动物种类运动形式水中鱼游泳陆地熊行走空中学生填写表格内容后,教师课件展示结果,并对学生的表现适当评价。4.3讨论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征师:动物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游泳、爬行、行走、跳跃等。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不同,水中生活的动物主要依靠游泳、漂浮,陆地上的动物可以有行走、爬行、奔跑、跳跃、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空中生活的动物主要是飞行、滑翔。不同的运动方式不仅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而且在动物的身体内也有不同的结构与之相适应。如鸟类就有许多适于飞行的特征。此时,引出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的内容:讨论鸟类适应飞行的特征。学生参照教材P78上图17-4“鸟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并结合提供的鸟形态和骨骼标本展开讨论,之后教师要求分小组交流探究结果,并总结、归纳出鸟类适应飞行的特征:(1)前肢特化成翼;(2)身体呈流线型;(3)胸肌发达;(4)食量大,消化能力强;(5)骨薄,中空;(6)直肠很短,不存粪便。4.4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对动物本身的意义师: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对动物本身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观察两幅图片并思考下列问题:(1)左边的图片中猎豹和羚羊奔跑的目的各是什么?生:获取食物和逃避敌害。(2)右边的图片中大雁飞行有什么意义?生:迁移到适宜生活的环境。师:回答非常正确。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通过运动适应环境的特征,从而提高生存的能力。例如,在草原上,狮通过快速的奔跑才能捕食到其他奔跑的动物。动物通过运动还能迅速迁移到更为适宜的栖息地和生殖场所,从而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繁衍。例如,一些鸟类在不同季节南北迁徙,除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外,还在迁徙地的适宜环境里完成筑巢、孵卵、育雏等生殖活动。总之,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地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4.5动物运动的能量供应师:生物体完成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运动也是如此。那么,动物运动的能量来自何处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下列两个问题:(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怎样到达身体细胞内的?生:经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后进入循环系统,再由循环系统运送到细胞内。(2)营养物质在细胞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生:一部分转变成细胞的组成成分,另一部分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由于同学们之前已经具有了相应的知识基础,上述两个问题一般都能回答出来。随后教师就第(2)个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师:细胞内营养物质被氧化分解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掉,另一部分用于运动等各种生命活动,如电鳗的放电,萤火虫的发光等。由于动物的运动需要能量,能量来源于食物,正因如此,当人们饥饿时,就会感到浑身乏力、行动困难等。4.6当堂检测,巩固落实(题略)5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虽然不多,但只要教师精心设计、认真准备,课堂上学生的活动照样丰富多彩。由于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学习热情非常高涨,他们成了课堂上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这种和谐的氛围和热烈的场面中,学生丰富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同时也增强了热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的情感。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