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生物 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下生物 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案设计
1教学目标
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2学情分析
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重点难点
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
2.如何防止呼吸道疾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上课前,展示婴儿哭的图片并播放婴儿哭泣的声音,“同学们,婴儿降生的那一刻会有什么反应?预示着什么?那么,婴儿出生前需要氧气吗?氧气从哪里来呢?
学生听了婴儿哭声后,教室充满了学生的欢笑声。齐声回答“哭!”,“预示着婴儿开始进行呼吸”,“需要”,“胎盘和脐带”。
引入生活
中学生熟悉的例子,但是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和科学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那如果婴儿不哭,医生会怎么做?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任务一:体验感受呼吸运动
呼吸系统的组成
那么,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呼吸是通过什么系统来完成的呢?
非常好。我们知道,系统是有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组合起来的,那现在请同学们做一下深呼吸,感觉一下你在呼吸时都有哪些器官参与了呼吸运动呢?(展示P43图Ⅵ—25)
齐答,呼吸系统。
学生做深呼吸,感受身体的变化,体验参与的呼吸运动的器官,阅读教材P43图Ⅵ—25及P44呼吸系统的组成,完成图Ⅵ—25。
个别学生回答呼吸系统的组成。
通过学生有意识的去体验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的呼吸运动,初步感受有哪些器官参与了该过程。
很好。你认为哪个器官是呼吸系统最主要的器官?为什么?那其他的器官有什么用?所以我们可以将其他器官统称为什么?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通道,那呼吸道有什么结构来确保气体通畅呢?例如,我们的大楼以钢筋水泥为支架,确保大楼不会坍塌,那呼吸道呢?
对,很好。比如我们的鼻子就是由鼻骨构成,喉、气管和支气管都是由软骨组成,因此,呼吸道就是以骨或软骨做支架,使整个呼吸道畅通。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最后总结出由骨为支架(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还有软骨)。
引导学生认识呼吸道的结构基础。
任务二:认识呼吸道
呼吸道的组成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设疑:呼吸道仅仅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吗?还有没有其他作用呢?那是什么作用呢?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共同完成一个任务,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P44-46(含资料分析部分),我们分成八个小组,合作完成老师发放的问题,并将答案写在纸条上,同一个大组的两个小组进行比赛,每个小组选出发言人。
我们的任务如下:
第一大组:鼻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生活链接:1、在冬天晨练跑步时,张大嘴巴会有什么感受?为什么?2、经常掏鼻子的习惯为什么不好?3、在炎热的地方(如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非洲地区)和寒冷的地带(如北欧地区)的人的鼻子有什么不同?
第二大组:咽的相关结构和功能。
生活链接:你平常吃饭时大说大笑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吃饭时不能大说大笑?
第三大组:喉的相关结构和功能。
生活链接:动动嘴唇,张张口,我们就能说、能笑,这是嘴巴的功劳吗?
第四大组:气管和支气管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生活链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倡不要随地吐痰,为什么?
5分钟讨论,5分钟结束后,以研究相同问题的两个小组的竞答的形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鼻的结构:鼻有什么结构特点?鼻腔里面有什么?(学生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后展示鼻毛和鼻腔的图片)鼻毛有什么作用?黏膜有什么功能?黏膜为什么有湿润的功能?
黏液还有什么功能?毛细血管有什么功能(这个问题学生很难答上来,需要提醒毛细血管中有血液,新鲜流出来的血液是有温度的。)?
最后总结是由于鼻子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功能,因此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生活链接:1、展示学生早锻炼跑步的图片,晨练跑步,张大嘴巴,跑完后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展示抠鼻子的漫画,为什么经常抠鼻子的习惯不好?
3、展示热带亚洲人和北欧人的鼻子侧面图片,他们的鼻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呢(从鼻子的功能方面来引导学生回答)?
咽:展示咽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跟咽有关的结构:咽、会厌软骨、气管和食道。细心的同学们很快就会发现咽同时属于呼吸系统和刚刚结束学习的消化系统,既属于呼吸道,又属于消化道,那为什么我们吃饭的时候食物不会进入气管而进入食道呢?
生活链接:为什么我们提倡吃饭的时候要做到“食不言”(展示“食不言”漫画)?
学生回答后,播放会厌软骨在吞咽和呼吸时的运动情况。
喉:展示周杰伦放开歌喉唱歌的图片,动动嘴唇,张张口,我们就能说、能笑,这是嘴巴的功劳吗?
展示喉口声带的图片并播放有关声带发声过程中变化情况的视频。
气管/支气管:气管和支气管是如何分支的?有什么结构特点呢?学生回答后展示气管和支气管的图片。这些结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什么样的功能?
最后总结是由于气管和支气管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功能,因此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生活链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倡不要随地吐痰,为什么?
为了加深学生对随地吐痰危害的印象,还给出了一个喷嚏、一次咳嗽以及一口痰中所含有的病菌的数量。
总结过渡:以上是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那是不是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了呢?你能列举一些生活实例来说明吗?
大声齐答:“不是!”“有!”
小组展开热烈的讨论,以一个大组中的两个小组以竞答的形式回答老师重新组合的问题。第一小组回答第一题:鼻毛,黏液和毛细血管。
学生观察这两幅图(课件:鼻毛和鼻腔)。小组回答:清洁,湿润。
分泌黏液,黏液有湿润的功能,还含有杀菌物质,有清洁功能。毛细血管有加热(温暖)空气的功能。
(剩下的问题回答略)
由于重新组合的问题是在原有讨论的问题基础上,增加了难度,因此,整个回答更有趣味,同时也避免了某小组只是负责某一道问题。
齐答:不是!比如过敏性鼻炎、气管炎、肺炎等等讨论的弊病。
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还设计了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以达到学生学以致用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目的,此外,还
通过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发挥团队的智慧。
任务三:保护环境,净化空气,还我健康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有关呼吸道的疾病:鼻炎、咽炎、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而且特意指出这些是沿着呼吸道由外到内逐渐加重的。
展示邓丽君和柯受良的图片,介绍他们都是因为哮喘发作没有能够及时治疗去世的,还介绍哮喘的发病原因以及发病症状。
展示有关我国2003年经历的一场灾难——“非典”图片,介绍其是肺炎的一种以及发病原因。
展示尘肺病人以及正常人的肺组织切片的图片,尘肺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呢?那么在含有有毒气体的环境中怎么办呢?
通过介绍呼吸系统的各种疾病,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不是万能的,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呼吸系统的重要性,而这就需要从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源头做起——爱护环境,保持空气的清新的重要性。
总结:我们看到虽然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进行的处理,我们人体还是不能避免呼吸道疾病,因此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保持环境中空气的新鲜清洁,提倡低碳环保的生活,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很有好处。
五、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