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一、.教材地位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的第二节。包括两部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这两部分是有内在关联的统一的整体。本节课安排学习呼吸道对空气处理之后,仅凭学生已有知识理解本课有挑战性。另本节上承消化系统,后续循环系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这本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交换过程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与资料分析,使学生得到相应能力的获得。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概述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2、教学难点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四、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看能维持多久,引导学生说出气体交换的重要性。提出问题:肺是怎样实现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引入课题(二)展示学习目标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2、肺泡与血液的阿强气体交换(三)合作探讨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探讨吸气和呼气产生的原理。 学生体验呼吸运动,体会呼吸时肋骨的运动方向,思考胸廓的变化 吸气时胸廓为什么会扩大呢? 学生观察胸廓的组成及肋骨间的肌肉发现 (1)观察胸廓有什么围成 :胸廓的前后和左右有 _________________ 胸廓的下面有_____ 。 可以推测胸廓的扩大是_____ ______ 及______ 的运动(2)是什么引起肋骨、膈的运动呢? 结合老师提供的模拟膈运动的模型进行 总结: 肋骨间的肌肉收缩 肋骨向_____ 运动 胸廓的______ 增大。 膈肌收缩 ,膈顶部_____ 胸廓的_______ 增大 2)提出问题:是胸廓扩大导致气体进入肺还是气体进入导致胸廓扩大呢? 做模拟实验:①思考模拟装置各个部件都代表了人体的什么结构?②向下拉和松开橡皮膜观察气球的变化 老师用注射器给学生演示气压的变化和运动方向启发学生思考肺内气压的变化 总结: 胸廓扩大 肺______ 肺内气压变_______ 气体______ 肺 胸廓缩小 肺 _______ 肺内气压变 _______ 气体______ 肺 3)学生讨论、展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胸腔容积变大,肺随着扩张,肺内气压缩小,气体入肺;呼气时正好相反。 4)知识延伸: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身材,但是呼吸受到影响,体质下降。为什么?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探讨气体在肺内的变化:为什么从肺内呼出的气体中比吸入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了?(1)观察肺的模型发现肺的特点有那些?(2)气体在肺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多媒体展示肺泡的结构,让学生仔细观察肺泡有哪些结构特点适合进行气体交换。3)学生讨论、展示总结出: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肺泡这样的特点很适合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4)播放多媒体,展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动画,学生讨论总结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氧由肺泡进入血液。5)气体这样交换的原理是什么呢?结合妈妈在厨房里炒菜,我们在外面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这是因为香味能由近及远地飘,即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氧气和二氧化碳也是这样,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6)进一步思考: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的氧,最终运往哪里被利用呢?学生思考讨论后展示回答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氧最后是在细胞中的什么部位被利用?学生联系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回答。 (四)课堂小结:学生交流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用概念图的形式进行总结。(五)当堂检测:见课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