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丰庆路小学 许晚秋 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第一节《卫星运行时间》。本节课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具体情境,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一般情况下,用较大数目的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时,往往对结果先进行估计,以把握精确结果的合理范围或数量级,培养学生善于使用估算的习惯;第二个问题是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道理,这次探索是建立在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法与算理的基础上的,实质上就是算法与算理的迁移;第三个问题是掌握乘法竖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正确进行乘法的竖式计算,特别要注意的是计算所得到的数字要落在哪个数位上。在此之前,第一学段已经有了三次关于乘法的学习,第一次是二年级上册主要学习表内乘法,第二次是三年级上册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能够口算整十、整百数、简单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第三次是三年级下册主要学习用竖式计算两位乘两位数;本节课主要迁移以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后续学习小数乘法和学生自主迁移运算方法笔算多位数乘法奠定基础。教学对象分析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已经进入抽象思维发生期,是学生分析、比较、演绎、归纳、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等思维水平发展的关键时期;并且此时是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孩子开始从被动的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改变,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关键一年,所以,课堂要以孩子为主体,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对四年级学生进行了前测分析。共两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检测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情况。第一道38×29,通过测试数据分析发现,这道题的计算情况还是不错的,正确率达到了百分之98%,只有个别孩子因为第二步的结果写错数位而导致错误,第二道68×35,正确率达到了96%,错误原因也多为粗心抄错题所致,所以说明,孩子们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掌握还是很好的,这就为这节课的内容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对知识的迁移就不会有太大的问。教学环境分析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多媒体教室,利用课件和视频,创设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问题,能主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3.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会倾听、敢于质疑。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难点:掌握每一步计算的算理,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思维导图【教学工具】多媒体 展台【教学时间】40分钟左右【教学流程】分享思维导图(5分)同学们,上节课我布置的让大家根据学习过的乘法知识画一个思维导图,现在哪位同学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呢?指名展示。二、探究新知(20分)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表达出了自己对思维导图的理解,说得特别精彩。那么作为奖励,现在请同学们来观看一个小短片,观看的时候请你找出卫星围着地球运行一周需要多长时间?观看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视频,并找出卫星轻围绕地球一周需要多长时间。预设: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师:你看得可真认真!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卫星运行时间。(师板书)【设计意图】播放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的录像,旨在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数学信息。2、自主探索,交流算法(1)结合情境进行估算师:大家找出了卫星运行一周需要114分,那如果它绕地球运行21周需要多长时间要怎么解决呢?预设1:21×114预设2:114×21师:这个算式一下子算出结果有些困难,不如我们先一起来估算一下,它的结果是多少?预设1:把114估成110,把21估成20,110×20=2200预设2:把114估成120,把21估成20,120×20=2400【设计意图】估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该具有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结合情境进行合理猜测,可以在计算后对照做出判断。并且合理的估算策略的交流,能够促使学生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具体计算,探索计算方法。师:以上这两种估法都是合理的,所以我们算出的准确结果应该比较接近这两个数,那下面就让我们来算一算验证一下吧!①独立计算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预设1:114×20=2280 114×1=114 2280+114=2394预设2:114×21 =114×7×3 =798×3 =2394预设3:114×21=2394×100104202000200801100104 2298+114=2394预设4:114 × 21_________________ 114 228_________________ 2394②组内交流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学生计算,掌握学生的不同算法,为后面的共享做好准备。③小组汇报、共享算法师:刚才小组讨论进行得很热烈,哪个小组愿意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算法?预设1:四种算法全都出现预设2:只出现其中几中算法,剩下的要老师展示给学生,并请学生讲解【设计意图】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保证每个孩子都有至少一种计算方法。接着进行先期的组内交流,旨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修正算法。然后全班共享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学会用竖式计算。对比结果师:现在我们用这么多种方法算出了准确结果,都是2394,那现在回过头来对比一下刚开始的估算结果,谁来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预设:我们的计算结果和估算结果很接近。师:对,你表达得真好!这就是估算的作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笔算的结果对照之前的估算结果,让学生知道估算和计算之间可以互相验证,让学生体会估算的作用,提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4)继续探索连续进位的竖式计算师:刚才的几中方法中你最喜欢用哪种?那下面我们就用我们喜欢的方法来做一道不太一样的题吧!师:请听要求,先独立计算,算完之后同桌互相交流,这个竖式和之前那个竖式有什么不同?这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135 × 74 —————预设1:我发现这次的竖式没有之前的好算……预设2:我发现这次的计算中有进位,这时,我们就要记住进位,而且进上的数一定要记住加上……师:你给的建议真好,都可以当小老师啦!所以我们在进行有进位的竖式计算时,一定要更加的认真、细心。【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学会连续进位的竖式计算。小结师:到现在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计算方法,谁能给大家概括的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计算思路?预设: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然后把两部分的积相同数位对齐,相加后得到结果。【设计意图】这个小结是为了让学生回顾刚学会的两种竖式,无论是进位还是不进位的,计算的方法和思路都是一样的,也是学生知识迁移的体现。巩固练习(10分)“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互查后,请代表汇报。【设计意图】这道题包含了估算、计算和叙述计算过程,利用这道练习题充分考察学生这节课学习的成效。四、完善思维导图(5分)1、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形成思维导图,课件呈现。2、完善思维导图。将本节课的思维导图纳入到之前做的关于乘法的大的思维导图中,使之更完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