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免疫和计划免疫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名称及功能。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会描述免疫的概念,功能。4、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会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2、培养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2、通过学习免疫对人体的利和弊,学会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待问题。教学重点重点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2、免疫的含义及功能。教学难点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2、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准备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一.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问:引出阅读看图问:问:看图指出过渡看图讲:问:问:过度问:总结总结大家知道器官移植吗?当一个人因肾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医生是否可将任何一个健康人的肾脏移植给病人呢?为什么不能?为什么会出现排斥反应呢?这与人体的免疫有关。人之所以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第77页、第78页前两段,结合图片,思考:(课件呈现问题)1.人体有哪三道防线?2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是什么?3 这三道防线哪道是非特异性免疫,哪道是特异性免疫?(时间5分钟。)Ⅷ-4,前两个病菌在干什么?说明皮肤有什么作用?第三个病菌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被谁消灭了?哪有黏膜?呼吸道黏膜Ⅷ-5,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将病菌扫地出门,以什么形式排出体外?为什么不可以随地吐痰? 消化道黏膜尿道黏膜皮肤破了的地方特别容易感染、化脓,为什么?没有关系,还有第二道防线。Ⅷ-7,吞噬细胞从哪儿来的?血液中有几种细胞?那吞噬细胞是怎么回事儿?(是白细胞的一种)吞噬细胞吞噬病菌时,自身也会受到损伤,聚集在伤口处,形成脓液。人体的哪些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狗会经常用舌舔伤口,这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的作用,怎么解释?外界的病菌很容易进入眼内,但人很少得眼病,为什么?当侵入人体的病菌数量非常多,毒性又非常大时,前两道防线已无能为力,第三道防线就该闪亮登场了。免疫器官有哪些?(课件展示各器官形状和位置)免疫细胞指的是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刺激病原体A( ) 淋巴细胞 产生 (抵抗病原体A的特殊蛋白质)即 (二者结合)刺激 病原体B( ) 淋巴细胞 产生 (抵抗病原体B的特殊蛋白质)即 (二者结合)抗体、抗原的概念上述图解中的抗体、抗原分别是什么?得过麻疹的人一般不会再得麻疹,而患过感冒的人还会再患感冒,为什么?天花病毒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能产生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吗?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完成表格:(知道。)(不能。)(会出现排斥反应。)带着问题认真阅读,积极思考。看图思考思考思考(痰液)真正理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了第一道防线的保护。)(血液)(三种)(唾液中的溶菌酶)(眼泪中的溶菌酶)前半问,仿照书中的天花病毒的例子容易解答,后半问就有点难度了,学生进行大胆的推测后,找到了答案。板书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一.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