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1章第2节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材分析通过本章第1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泌尿系统通过尿液形式排出多种代谢废物,但是如何形成尿液,形成尿液的器官是什么,是本节需要解决的问题。肾脏的教学将结合哺乳动物的肾脏进行,通过观察进而学习肾脏的结构。尿液的形成,可结合肾单位模型进行教学。学情分析学生之前进行过哺乳动物的心脏等器官的观察,对基本的观察方法和观察顺序有了解。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肾脏的功能。对肾单位及产生尿液的过程,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结合模型、图片等进行教学,还可鼓励学生在学习完肾单位知识之后,自行设计和制作模型,巩固知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概述肾脏的结构。能力目标观察哺乳动物的肾脏,了解肾脏的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维持泌尿系统的健康。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及与尿液形成的关系。设计思路本节课分为3个板块,“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和“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学生利用人体模型学习“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通过实验“解剖观察肾脏”,获得“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的概念,通过肾单位的模式图认识“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从而理解肾单位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通过学生对知识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系统,逐渐对泌尿系统、肾脏和肾单位逐渐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知识结构;通过课堂练习与反馈,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和知识掌握的情况,并帮助学生强化巩固相关知识。预习课时安排1个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提问:1、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废物有哪些?2、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被排出体外的途径有哪些?3、尿液是在哪里形成,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引入课题:尿液的形成积极思考问题并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一、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展示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式图2、提问:人体的泌尿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功能是什么呢?学生观察并思考学生回答:由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贮存尿液)和尿道(排出尿液)四部分组成。学习并理解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二、肾脏的结构1、提问:认识了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后,你知道尿液形成的场所在哪里了吗?2、展示实体肾脏的图与结构模式图3、解剖肾脏并观察4、提问:(1)你能描述人体肾脏的位置与形态特征吗?(2)与肾脏相连接的几根管道是什么呢?(3)通过观察,你能说出肾脏由哪几部分组成吗?(4)肾脏内部颜色深浅不同,你能说出为什么吗?学生回答:肾脏学生观察并回答:(1)人体肾脏位于腹腔后壁,脊柱两侧,颜色呈现红褐色,外形像蚕豆。(2)肾动脉、肾静脉和输尿管。(3)肾脏由2部分组成:肾实质和肾盂。(4)颜色较深处是肾皮质,因为皮质部分毛细血管丰富,颜色较浅处是肾髓质。通过观察,认识肾脏的结构名称与结构特征三、肾单位的组成过渡:肾脏是人体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那么组成肾脏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什么呢?1、展示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2、提问:(1)肾单位位于哪里?(2)肾单位由几部分组成,分别位于哪里?(3)肾小球有哪些结构特点?(4)肾小囊有什么结构特点?(5)肾小管有哪些结构特点?3、学生活动:和老师一起用双手和手臂模拟肾单位的结构。学生回答:肾单位。学生观察并回答:(1)位于肾脏的肾实质;(2)由2部分组成: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位于肾皮质,肾小管位于肾髓质;(3)肾小球是由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的血管球,连接着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且入球小动脉管径大于出球小动脉。(4)肾小囊由肾小囊壁和肾小囊腔构成,包裹着肾小球。(5)肾小管弯曲细长,分为3部分:近端小管、髓袢和远端小管。认识肾单位的结构组成与结构特征拓展与预习提问:为什么入球小动脉的管径比出球小动脉的管径更大呢?为什么肾小囊中央是空的呢?肾单位的这些结构与其功能有什么相适应的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预习教材P63-64内容。学生拓展思维、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