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饮食与营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举例说出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较多的常见食物;2.通过鉴定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实验,掌握鉴定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常用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选购三餐食物” 的活动和“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的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4.认同人类生活所需食物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关注饮食营养。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难点:对“鉴定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三、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推进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以此为依据,构建了“主动参与”的教育模式,还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并让这些时间和空间发挥应有效益,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知识,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为取得最佳效果,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视频辅助,启发设疑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法,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提出问题、观察方法、激发思维、资料分析、理论联系实际、表达和交流等。从而深化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使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会学、乐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教学策略:本节课是活动实验课,主要通过“选购三餐食物” 的活动和“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的实验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手段:运用观察、实验、讨论、资料分析的方法以及由多媒体配合完成。四、教学流程图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展示相关视频,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投入新课学习。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对饮食与营养的关注。二、【小鬼当家,初拟食谱】明确活动要求 。讨论,确定小组成员共同认同的食谱。与生活实际联系,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三、【设计探究,完成实验】引导学生参考教材上的“方法”和“提示”,根据桌上提供的器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有无其他方法完成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答疑。组织学生总结、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师生共同分析实验现象,作出判断,形成结论。提问:各种食物所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相同吗?每种食物中是否只含有一种营养物质?确定实验方案,分组实验。观察并作记录。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水、维生素C的鉴定。以学生为主体分组进行实验,满足了儿童乐于体验的个性特征。了解 方法,更进一步认识 关系,形成主动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培养学生交流、协作意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四、【学以致用,生活体验】1、“毒奶粉”事件分析 2、双“12”购买羊毛线,怎么辨别真假3、天外来“字”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深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五、【课外延伸,能动创新】引导学生完成本课概念图。从营养物质角度重新修订一日食谱。使所学内容能应用于生活实际,为自己的家人设计合理食谱。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应用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六、作业设计完成本课概念图六、本教学设计的说明“饮食与营养”对中学生来说,应该很熟悉但了解不是很深入,因为他们都知道人每天要吃饭,摄取营养,但对于人们需要从食物中获取哪些营养成分,他们却并不全面、准确地了解,而且缺乏对糖类、脂肪、蛋白质常见理化性质的认识。因此,在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时,充分分析学情,将全面、准确地认识人们需要从食物中获取哪些营养成分、生活中常见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作为重点,将完成“探究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的实验,全面、深入地认识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的种类、特性等作为难点。教学过程以学与做相结合,层层深入,使得相关内容有序、系统地展开,促使学生获得了全面、科学的饮食营养的相关认知与技能,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本节课探究实验内容多,既要让学生独立探究,又要按时完成,课堂的有序安排和调控很重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