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教学目标】1.通过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能够自主探究几种不同食物的热价。2.理解人体内能量的释放过程以及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3.认同健康的饮食习惯。【教学重难点】探究几种不同食物的热价;解释人体内能量释放的过程。【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花生、大豆、饼干等,大试管、解剖针、铁架台、试管夹、锡箔纸、温度计、量筒、酒精灯、天平,蒸馏水。制作课件、多媒体图片等。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查阅常见食物的热价。【教学过程】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学校的运动会正在激烈地进行,参加比赛的你会有什么感觉呢?上第四节课饥饿时,会有什么感觉呢?这些现象都与人体能量的供给有关。那么,人体是如何利用能量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节,人体内能量的利用。学生畅谈感想,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激发学习兴趣。能量的摄取我们平常所吃食物的配餐丰富,目的是从不同的食物获取营养和能量,那么不同的食物所含能量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共同探究。请大家阅读课本的“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实验内容,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主探究。提出问题:不同食物的热价有没有差异?提示:探究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做出假设:引导学生做出假设制定计划:1.根据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讨论并制定计划。2.小组展示交流,完善实验计划。实施计划:1号(组长):用量筒取30毫升水倒入锥形瓶或试管,并测量水温。组装实验装置(合作完成)。2号:取已称好的一粒花生米(或核桃仁等),将其点燃后迅速移至锥形瓶或试管下方,完全燃烧后,测定锥形瓶内加热后水的温度。3号:记录各项数据。利用公式并在表格中进行最后的计算(合作完成)。得出结论:表达交流:(1)食物在燃烧过程中能够释放热量,这说明了什么?(2)不同食物的热价为什么有较大的不同?(3)你所测出的食物的热价和实际热价符合吗?为什么?总结归纳:食物所含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经测定:糖类:17.15千焦/克蛋白质:17.15千焦/克脂肪:38.91千焦/克认真默读学习课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理解热价的概念及计算食物热价的原理和方法。提出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假设。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并计算,总结得出结论。讨论回答。1.食物中蕴含着能量。2.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不同,含脂肪多的食物含能量较多,含蛋白质和淀粉多的食物含能量较少。3.食物燃烧不充分,燃烧过程中热量有散失。能量的释放你所获取的这些能量是如何利用的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能量的释放”的内容,播放相关视频及课件,据图展示人体如何利用能量的。1.检测自学:(1)能量释放的场所是 。(2)释放过程: ﹢ →二氧化碳﹢水﹢ 用语言怎么说?(3)释放出能量用于 。2.合作探究人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一个消耗 和产生 的过程,所消耗的 可以由_______系统不断地补充,产生的 也要经过 排出体外。在有机物分解过程中,能量被释放出来,用于进行_______和 。3.拓展延伸剧烈运动时,人的呼吸加快加深,心跳加快加强,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自主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及课件。独立完成检测自学,有疑问可小组合作讨论。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人的任何一项生活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即使在安静睡眠时,人也需要足够的能量。那么影响每个人能量消耗的因素有哪些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播放相关视频及课件。1.检测自学:(1)每个人维持生存所需要的能量,因 、 、 而有所不同。在发育期所消耗的能量要比其他时期多。活动的_______不同,所需要的能量也有很大的差别。了解了一天的活动需要多少能量,我们就可以适当调整每于摄取的食物数量,以维持能量的 与 之间的平衡。(2)如果食物的摄取量长期超过能量的消耗量,就会造成 ,导致 。2.合作探究(1)人在一天中所消耗的能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2)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越多越好吗?自主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及课件。独立完成检测自学,有疑问可小组合作讨论。人体每天摄取的食物所蕴含的能量,应与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维持相对平衡。若摄入的能量超过消耗的能量,就会造成营养过剩,导致身体发胖,影响健康。小结1.食物所含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经测定:糖类:17.15千焦/克蛋白质:17.15千焦/克脂肪:38.91千焦/克2.人的任何一项生活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3.影响个体能量消耗的因素有:年龄、性别、体质、活动强度等。学生和老师一起复习,查漏补缺。【板书设计】 能量的摄取—食物: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 进行各项生理活动人体内能 能量的释放—氧化分解量的利用 维持体温 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年龄、性别、体质、活动强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