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保护我们的家园【教学目标】1.通过对常见生活用品的最终来源调查和生物圈价值的讨论等活动,说明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2.通过制定保护本地生态环境的活动方案,形成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3.通过对常见生活用品最终来源的调查和制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制定活动方案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4.认同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有的家园,认同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参加环保活动。【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常见生活用品的最终来源调查和生物圈价值的讨论等活动,说明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2.通过制定保护本地生态环境的活动方案,形成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展示图片1:美丽的大自然师:这是一幅幅多么撩人的自然美景,然而,如今的地球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展示图片2:环境现状问:看了这两幅图片你的感受如何?师:人类的活动给生物圈带来了巨大影响。人类在制造巨大财富的同时,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美丽的青山绿水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第二节保护我们的家园学生欣赏图片,并畅所欲言,表述交流,进入学习情境,达到共鸣效果。生: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安全!生: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与污染、破坏后的环境的对比,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自然导入新课。引导探究,层层推进。(12分钟)过渡: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日益加剧,地球的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同学们,相信你们一定知道不少环境污染的例子,谁来说说看?师:由于污染严重,于是有人幻想:搬到别的星球去,你认为人类的生存能离开地球吗?多媒体出示资料:迄今为止,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研究,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更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地球以外的天体中存在着生命。同时,科学家还进行了人类离开地球是否能生存的实验,结果以失败告终。师: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我们能不能自己建立一个完全封闭的“世外桃源”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生物圈Ⅱ号实验。问:生物圈Ⅱ号实验的彻底失败说明了什么?得出什么结论?知识点一: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一)回顾:生物圈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哪些基本生存条件?(二)活动:诗歌朗诵:郭沫若的《地球,我的母亲》部分内容。师:1.读这首诗歌,你想到什么?谈谈你此刻的体会和感想。2.郭沫若的诗歌中提到: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可见,地球给予了我们很多!你能结合你课前的调查举出例子来吗?请大家举手发言!(注意材料的最终来源)(三)调查汇报:将常见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的制作原料及最终来源填写到表格内:物品名称制作原料最终来源食物植物、动物生物圈课本树木生物圈书桌树木生物圈教室水泥、砖等生物圈汽车金属、汽油生物圈讨论交流:1.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人们的生活与生物圈之间有什么关系?过渡: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各种物质,都与生物圈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生物圈为人类提供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人们观察的角度不同,对生物圈的价值就有不同的认识。(四)观察图并分析:生物圈有哪些价值?多媒体展示图片:拓展延伸:除图中标出的价值外,你还能举出一些体现生物圈价值的例子吗?师继续出示图片:生:很难看到一条清澈的小溪、雾霾天气增加、工厂排放黑烟污水、农民喷洒大量农药、焚烧垃圾秸秆、大量树木被砍伐……生激烈争论:能(不能)。学生阅读资料。学生阅读课本生物圈Ⅱ号实验。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说明目前地球仍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破坏了它我们将别无去处。生:光、空气、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学生朗诵诗歌。学生讨论交流:地球给予了我们很多!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圈。我们要回报地球,保护我们的母亲。生举例:我们每天的主食有馒头、烧饼、煎饼等,它们是小麦加工成面粉后制成的,小麦最终来源于生物圈。学生认真填写表格(红字为学生填写的代表),并在全班表达交流。生1:生活用品的制作原料最终都来自于生物圈。生2: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生物圈,人们生活中必须的各种物质都取自于生物圈。生3:生物圈的价值有:经济价值、风景价值、健康价值、休闲价值、生态学价值等。举例:工业原料:食品、医药、化工及制造等许多工业都要以生物为原料。美学价值:色彩纷呈的花木及神态各异的动物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药用价值:许多野生生物能为人类提供重要的药材。与身边常见的现象联系,列举环境污染的例子,加深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渴望有一个美好的家园。通过出示资料,教师问题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我们应该加以保护。通过阅读课本生物圈Ⅱ号实验,分析失败原因,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目前地球仍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破坏了它我们将别无去处。通过诗歌朗诵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意识到生物圈给予了人类需要的一切,人类的生存完全依赖于生物圈。培养了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生物圈的美好情感,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调查汇报和讨论的形式,激发了课堂活力,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不同角度对生物圈价值的认识,使学生真真切切得出结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生物圈,从而为下一步保护生物圈的学习打下基础。组织交流,点拨建构。(10分钟)过渡: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物圈。随着人类改变生物圈的能力不断增强,对自然的破坏活动也超出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办?知识点二:保护生物圈从我做起(一)调查汇报:1.根据课前调查,陈述我们身边存在的严峻的环境问题?2.我国政府有哪些保护环境的好措施、好办法?师补充:近年来枣庄市委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城市绿化美化,积极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如生态园、城市森林公园、游园广场、植物园的建设等,给市民提供了高品位的生态休闲场所。还号召市民参与全民共建,在森林公园种下“成长树”、“爱情树”、“健康树”、“友情林”、“事业林”等,共建美丽家园。(二)分组讨论: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做些什么呢?1.谈一谈你的家庭为了保护环境做过哪些事情,以后应该怎样做?2.我们班集体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学校及其附近的环境?谈一谈自己的想法。3.你知道哪些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节日(纪念日)?多媒体展示各环境节日:中国植树节3月12日;世界水日3月22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人口日7月11日;国际保护臭氧层9月16日;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等等。(三)制定计划方案:1.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活动设计”,学生选择一项内容,制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方案,并提出以下要求:(1)认真阅读“活动提示”。(2)日常行为规范要有效可行。(3)结合我们当地的环境制定活动方案。(4)全组参与,认真讨论。2.小组集思广益,制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并在班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展示各小组的活动方案,师生共同讨论、评价,小组再修正、完善,做到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束语:同学们的行动计划非常好!请利用课余时间,真正开展环保活动,使我们身边的人与我们一起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我们知道了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圈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山清水秀的美丽中国。生1汇报: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水体污染、乱倒、焚烧垃圾、噪音;随处吐痰、践踏草坪、破坏花草树木等不文明现象。生2:营造大量“防风林”、治理“三废”、整治白色污染、进行空气质量预报等,不断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生分组讨论交流:生1:多植树种草、劝阻身边不良行为、正确对待废弃物,对垃圾进行分类、少开汽车等。生2: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电、纸等,走出学校宣传环保等。生3:植树节3月12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等。生4:认真阅读课本的“活动提示”。生分组讨论、制定各小组计划,如:1组:节水计划:随时关水龙头,一水多用、阻止滴漏等。2组:节约用电:随手关灯、用节能灯、减用空调。 3组:环保出行:少开汽车、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等。展示设计成果,共同讨论。生:利用课余时间,真正的开展环保活动,力争做到人人爱环境,处处讲环保,并影响到我们身边的人。通过调查与讨论使学生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将环保意识落实到行动中,从我做起,从日常身边的事做起。通过设计环保计划,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并反思自己的行为。结合当地环境情况,分析讨论,制定出计划,再展示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思考、交流、表达,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最终把学生的环保意识内化为实际行动!畅谈收获(2分钟)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非常出色,大家来反思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由学生自我总结形成知识板块。【板书设计】保护我们的家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