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__课题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节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生命起源的四种学说,米勒实验的原理及实验结论,其中米勒实验的原理及实验结论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教材中资料分析部分呈现的素材有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学说的观点,原始地球的大气特点和气候、地质条件,米勒实验的装置。学情分析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问题。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甚清楚。所以,让学生课前分组进行了材料的收集,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科学的认识生命的起源。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有关假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教学重点重点: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教学难点难点:“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教法学法教法:问题引导、探究教学、直观教学等学法: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自学,教师可配合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在相互讨论中认识一些生命起源学说,并理解这些推测与证据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①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资料和教学录像短片,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信息,特别是最新的报道。②将学生分成7个大组预习教材内容,分配各小组收集相关资料的任务。(3)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设疑导入学生欣赏广袤的宇宙图片,并展开想象,进行质疑。展示图片,介绍宇宙大爆炸和星云假说。设疑: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怎样形成的呢?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地球上的生命为什么这么繁盛?外星球上有没有可能出现生命?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导入本节课题,进入新课的学习。二、学习新课——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学生活动:分组进行交流,了解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小组1:学生代表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全班学生做出推测判断不相信。因为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只是神话传说。小组2:学生代表介绍宇生学说资料小组2分析陨石成分,作出推测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 学生的推测判断1.地球上的生物可能来自星外天体;2.星外天体有形成新生命的可能;小组3代表:介绍热泉生态系统相关资料小组4学生:介绍斯巴兰让尼和巴斯德的鹅颈的肉汤实验的过程、展示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肉汤中的微生物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自瓶外。从而证明“自然发生论”是不可信的。小组5学生介绍:关于化学进化论学说的相关资料小组6学生介绍展示原始地球的情况推测判断学生观看视频分析、讨论:原始地球上有生命吗?为什么? 原始地球和现在的地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观察米勒实验的装置,分析实验设计的原理和结果感受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的成果。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将各组收集到的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报推测判断一:“神创论”你们相信这种说法吗?理由是什么? 结论:神创论的观点是完全不正确的。推测判断二:宇生学说同学们,通过分析陨石的成分,大家可以对宇生学说作出什么推测? 推测判断三:热泉生态系统引导学生对热泉生态系统进行推测推测判断四:自然发生说有的科学家认为生物是从非生物环境中自然发生出来的。我国古代认为有:腐草化萤 腐肉生蛆,这个观点能证明生命是自然发生的吗? 推测判断五:化学进化论学说引导学生根据5、6两组介绍的情况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说出你的理由。教师播放有关原始地球和原始海洋的景观录像片,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原始地球上形成生命有没有科学依据呢?我们看看米勒是怎么回答的? 教师总结:米勒实验证明了化学进化论中,从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是有可能实现的。讲述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的成果:结晶胰岛素的合成。我国的这些成就,不是模拟实验而是人工合成,为将来人工合成新的生命物质,改造和创造生命,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本环节是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学的观点和运用证据作出推测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推测和想象能力以及发散思维的能力。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加深对化学起源观的理解三、收获与感悟(知识梳理)四、当堂练习五、课外探究《火星上有生命吗?》学生谈学习的收获和感受概念图的形式PPT上选择题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梳理知识的方法,构建知识网。巩固反馈,掌握知识。放眼宇宙,扩大眼界。板书设计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生命起源的的观点: 神创论 宇生学说 热泉生态系统 自然发生说 1、原始大气的成分:没有氧气 化学进化学说 2、原始地球和原始海洋的形成 3根据米勒等人的实验:生命的起 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 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二、原始生命的诞生过程:原始大气高温、紫外线、雷电简单的有机物 雨水汇集到原始海洋 有机物不断相互作用 原始生命教学后记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必修课程”。而认识科学的本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石。本节课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的时候,充分注意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本质的教育内容。设计新颖,问题导学,层层设疑,让学生在不断的观察、探究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科学素养。本节课体现了“教材内容问题化,问题能力化”的教学思想,而且突破了重、难点。整堂课学生充满激情,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观察、探究、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教师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了能力。在这一节的教学里,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补充了“宇宙大爆炸”、“其它科学家的贡献”、“从有机物到细胞”等科学假说、实验,并特别强调“这些假说只是一家之言,还有很多科学家提出了其它观点”,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不足之处:学生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交流发言的时间不充分,课堂生成的和学生的闪光点点拨不到位,值得反思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