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2.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增强环保意识,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难点: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语:环境与人类的健康有多大的关系?看一下下面两幅图片 说一说,这是为什么?你的生活中还有其他的例子吗? 一起来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PPT2)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滋润了万物。 一场大雨后,可是庄稼颗粒无收。那是一场什么样的雨?——酸雨(PPT3~4)(二)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 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阅读分析教材P108~110内容,结合观察P109酸雨的形成图及生活经验,回答课前预习中的相关问题。 阅读分析教材P111科学?社会?技术内容,结合观察P111温室效应示意图及生活经验, 回答课前预习中的相关问题。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学法指导: 学案导学、观察分析、自主学习。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学生初步了解本节知识要点。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三)合作探究 点拨升华 1.两人合作探究互相提问,本节课在围绕哪些知识进行学习,获得对知识的初步认识。 2.小组合作探究探究问题: 问题(1) ①实验:在家中用醋泡一下鸡蛋壳。体会一下酸性物质。 ②酸雨有什么危害? ③如何控制酸雨的产生?问题(2)①襄阳最近几年持续干旱,对生产和生活有影响吗? ②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关乎一个地方还是全球? ③生活中提倡“低碳”,你了解“低碳”生活吗?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初步获得知识,知道:(1)酸雨的危害;(2)其他污染的危害。 学生提出探究中的问题与疑惑。 3.师生互动活动 教师介绍: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硫等)造成的。 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教师引导认识探究的环节。(PPT6) 学生针对探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PPT7) 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回答提出方案中的问题。 (1)材料用具酸雨(配置)、种子、卫生纸、烧杯、注射器。(或替代品)问题: (2)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吗?选用什么作为对照? (3)种子的数量一粒可以吗?选多少粒? (4)只做一组实验,可行吗?如何做才可靠? (5)需要进行数量统计吗?如何处理结果?(PPT8) 教师提出建议。(1)认识几种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值。(2)设计合适的表格记录数据。(PPT9) 学生完成探究,预测结果,得出结论。(PPT10) 完成讨论问题:酸雨一定是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吗?(PPT11) 教师从生物圈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酸雨的危害。(PPT12) 教师介绍控制酸雨的基本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PPT13) 教师介绍:重金属污染和水污染。(PPT14~15) 问题: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环境污染对生物造成危害的实例?(PPT16)情感教育:也许人的进化最后是戴上防毒面具……爱护自然是你我的共同责任。(PPT18~19) 4.教学评价活动 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出鼓励式、赞扬式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5.知识拓展介绍科学?技术?社会——温室效应 (PPT17)(四)知识梳理 归纳整合 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 2.学生说出:(1)酸雨的形成;(2)酸雨的危害;(3)对照实验的设置。 3.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板书: (PPT20) (1)酸雨成因:大量的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硫等)造成控制措施:净化装置,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 (2)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五)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 1.随堂知识训练 (PPT21) 2.达标检测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 3.巩固提升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练习题。四、反思与评价 完成本节学习情况记载与教学评价。自我评价过程与方法评价等级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行为教学过程中再优化优化问题优化方法12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