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饮食与营养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 、糖类、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能力目标学会实验鉴定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常用方法,并举例说出含蛋白质 、脂肪、糖类较多的常见食物。情感目标通过实验鉴别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存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4.认识到人类的生存需要生物圈的其他生物;关注家人与自己的饮食营养。教学重点认识到人类的生存需要生物圈的其他生物;关注家人与自己的饮食营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画图能力以及实验探究的能力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实验法、观察法、合作学习实验材料用具美食图片、实物及实验器材等。教 学 过 程复 备 栏新课引入利用图片,引入话题:你知道可口诱人的美食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吗?(主要原料:面粉、肉、蔬菜、水果等)新授一、选购一日三餐食物1.话题延伸:如果让你采购一日三餐的食物,会选择哪些?想一想在选购食物时应该注意什么?2.组织活动:“选购三餐食物”。(学生动手制订三餐食物选购方案)3.组织分组交流选购方案,确定讨论话题:选择的食物大约可以分为哪几类?选择搭配的理由是什么?(小组交流选购方案。讨论:食物分类,选择搭配的理由。)4.师生共同归纳小组讨论结果:小结阶段性认识:食物可以简单地的归纳为蔬菜、水果、蛋豆鱼肉、奶、五谷杂粮五大类。二、鉴定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1.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话题转换:“选购一日三餐,食物中的营养是重要的标准之一,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提出问题:营养物质包括哪些?(主要有:蛋白质、脂肪 、糖类、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普通食物也能为人体提供营养吗?举例说明(大米、鸡蛋、花生等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分别为糖类、蛋白质、脂肪等)。2.让食物中营养物质“显形”指导学生依据课文中的方法及提示,经过讨论,确定让食物“显形”的方法并了解其原理。师生共同讨论,并得出:①在饭粒上滴加碘酒,尝试让其中含有的淀粉呈现蓝色。原理是:淀粉遇碘酒变蓝色。②熟花生在纸上按压,尝试让其中含有的油脂能在纸上形成透明的油斑。原理是:油脂能形成油斑。③鸡蛋清放入开水中,尝试让其中的蛋白质凝固。也可以利用燃烧有臭味鉴定蛋白质。④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信息库中的内容尝试鉴定食物中含有无机盐和维生素。3.展开实验进行探究教师首先组织小组分工,各小组选定实验对象(验证蛋白质、糖类、脂肪),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及记录。食物实验方法实验现象主要成分师巡视、指导小组实验。(指导操作,并及时提示酒精灯安全使用等事项)4.介绍、分析实验成果教师组织各小组介绍、分享彼此的实验结果:食物品种、方法,展示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分析结果。互相质疑,反思实验,补充认识:各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不止一种,且营养成分含有量不均衡,不同的方法可以观察到不同的现象。由此分析,启发学生产生课外继续探究的兴趣。5.科学实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识别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等。例如:肥猪肉放在热锅中煎出油,说明其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馒头放在口中咀嚼会有甜味,说明其中含有糖类;做豆腐时会凝结成块,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等。6.分析常见食物成分表教师提供一份详细的“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组织学生实读图表:了解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较多的食物有哪些。三、小结反思拓展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我们常见的食物中,常见的营养成分有哪些?如何利用一些简单的方法鉴定它们的存在?各个小组展开讨论,讨论后由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发言进行总结。拓展:由人类的食物从何而来,引导学生反思:人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与人类及非生命物质构成了统一体,从而使学生反思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布置作业板书设计饮食与营养一、选购一日三餐食物1.“选购一日三餐食物”活动方案2.食物简单分类:蔬菜、水果、蛋豆鱼肉、奶、五谷杂粮二、鉴定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1.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水、维生素、无机盐2.鉴定主要营养物质的方法:①蛋白质(方法略)②糖类(方法略)③脂肪(方法略)3.识别生活中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猪肉、馒头、豆腐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