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5.4 蒸腾作用教学目标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教学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教学难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导入新课通过俗语“大树底下好乘凉”引入本节新课。2、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一个枝条上剪除全部叶片,另一个枝条上剪掉下部叶片。在两个相同的小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个枝条分别插在两个试管中,管内水面上再滴上少量的植物油。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结扎塑料袋口,使其不漏气(如图5—18)。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讨论: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4)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蒸腾作用:演示实验表明: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叫蒸腾作用。(拓展:蒸腾作用是通过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来调节的)部位:叶片的气孔叶柄和嫩茎3、植物体吸收的水分,只有1%~5%保留在体内或被利用,而其余的水分都被蒸腾散失到体外了,这是不是一种浪费呢?蒸腾作用的意义1)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面温度,防止叶肉细胞被阳光灼伤。2)蒸腾作用可以促使根从土壤里不断地吸收水分,并将水分从根运输到叶里,。同时,也将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4、思考题四株大小相同且叶数相同的嫩枝,在有光照的条件下,依下图处理实验开始时,现将各个装置重量调整到80克,其后每四个小时记录重量变化,结果如下:1)曲线Ⅰ 代表那两组的变化?为什么?2)曲线Ⅱ和Ⅲ分别代表那两组装置实验结果?3)比较分析,对叶片上下表面气孔的相对数量做出推断。4)加入将A放在暗室中,对实验结果会有什么影响?5、蒸腾作用的应用1)移栽植物一般选择阴天或者是傍晚2)植物的落叶两者都是为了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通过俗语导入新课,让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心,提高学生求知欲。通过实验引出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印象,增加学生对蒸腾作用的理解,通过实验现象展示蒸腾作用,更加直观。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出蒸腾作用的意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这个思考题,教学生学会分析题目,尤其是坐标轴类的题目,很多学生拿到题目不会分析,导致失分严重。了解蒸腾作用的常见的例子可以加深学生对蒸腾作用的理解。课堂小结对本节内容的梳理,并且巩固本节内容知识当堂检测1、蒸腾作用进行的主要部位及通道依次是( )A、叶片、气孔 B、 茎、气孔 C、叶片、导管 D 、根、导管2、北方果树由根吸收来的水分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C、植物生长 D、果实形成3、有的高达百米的参天大树,其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可向上运输到树的顶端,动力来自( )A 、输导作用 B、蒸腾作用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4、秋天,树叶落了是为了降低(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 D、有机物的消耗5、移栽植物时,人们常要去掉几片叶,这样做是为了( )A、 操作方便 B、减少水分的蒸腾C、 降低光合作用 D、降低呼吸作用6、 晴天的上午,在一株盆栽植物上将一分枝的叶片套上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扎紧袋口。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内出现了一些小水珠,这是由植物散发出来的( ) 凝结而成的,它是 ( ) 结果。下午打开袋口,迅速伸一支将熄灭的火柴棍进袋内,火柴复燃了,说明袋内的( )较丰富,这是 ( ) 的结果。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水蒸气 E、氧气 F、二氧化碳检测对本节内容的掌握度作业布置《南方新课堂》P41-43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