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生物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设计
 张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二)能力目标
通过模型等的使用,能将细胞分裂这个肉眼无法直接观察的过程具体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细胞分裂与生命现象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三、教学难点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染色体模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展示:人的生殖过程及图示。
我们都知道,几乎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所组成的,那么,你能从细胞的角度来推测一下大象和小鼠体积差异如此大的原因吗?展示数据:大象和小鼠的细胞直径。
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到结论:生物体个体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细胞的生长,细胞的分裂和细胞分化。
引出课题:通过动画引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设计意图】巧设疑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层层递进发问,使学生对问题的认知逐渐从现象到本质。
(二)细胞分裂过程
1.出示动画:植物细胞分裂和动物细胞分裂过程。描述植物细胞的分裂和动物细胞分裂过程,最终得到结论: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设计意图】对细胞的分裂过程进行整体感知。
2.出示动画并提问: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是如何变化的?观察图片差异并找到正确答案。明确细胞在分裂的时候遗传物质是需要再复制一份的。
3.讲解物质准备期细胞内发生的变化。明确物质准备期的变化,染色体复制实质上是DNA进行了复制。
4.认真观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染色体形态以及数量的变化。
5.进一步强化认识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以及数量的变化。
6.引导学生利用教具模拟完成染色体的形态以及数量的变化。进一步加深对细胞分裂过程的认识。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视频、教具等教学资源,深入浅出,突破难点。
(三)细胞分裂的意义
由克隆羊“多莉”引出细胞分裂的意义。在教师引导下试着总结:细胞分裂使亲子代细胞之间保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明确细胞分裂的意义。
(四)知识拓展
阅读教材“脱缰之马”──癌细胞。
【设计意图】关注细胞分裂与生命现象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六、板书设计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先分裂,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染色体的变化: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加倍;分裂时平均分配进入两个新细胞;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生物体生长的原因:细胞分裂──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体积增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