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生物教案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姓名 李红侠 单位 商丘市第十一中学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方法,认识显微镜的结构。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二)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他们初步操作显微镜的能力。(三)情感目标在练习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的过程中,使学习逐渐养成爱护显微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学习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像教学方法谈话法 实验法教具准备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以往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秘,就必须了解细胞,可是细胞的个体十分微小,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它呢?聪明的人类为此而发明创造了显微镜,这种专门用来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仪器,它使我们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结构,是学生在学习生物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观察工具,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讲授新课]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现在最常用、最普通的一种显微镜,拿出显微镜展示给同学们看,接下来让学生结合P37 显微镜的构造图来认识各结构名称,教师作适当指导。接下来,更重要的是学会使用显微镜,并用它来进行观察物像,让学生默读P37、38、39显微镜使用的方法步骤。教师提出问题: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包括哪些?学生回答:显微镜的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每一小组都有两种观察玻片:①写有“上”字的玻片,②植物玻片标本;首先,以①号片为例进行观察,观察前要先取镜和安放再对光,对光以后才能观察。老师演示其过程,让学生边看演示边动手操作,并强调对光观察时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先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二是转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三是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下降的程度。观察完①号片后再依次观察②号片,观察完以后再换高倍物镜观察,然后让学生讨论问题。1.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从目镜内所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并且上下颠倒左右相反。2.练习将所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先向左移动玻片标本,看看物像朝哪个方向移动?想一想,物像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向左移动玻片标本时,物像向右移动,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3.换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物像后,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看到的物像就越大,其视野范围就越小,其细胞个体数就越少,反之则反。教师明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该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观察完后,把显微镜擦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送回原处。[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和使用方法及其中的注意事项,并让学生动手操作了显微镜。[巩固练习]一、判断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错误的画“×”。1.对光完成的标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2.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P”时,看到的物像是“b”。( )3.观察时,用一只眼睛看着目镜,另一只眼睛睁开的目的是便于画图。( )4.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 )二、选择题1.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是( )。 A 以目镜倍数为准 B 以物镜倍数为准 C 目镜与物镜的乘积 D 目镜与物镜倍数之和2.用下列四组镜头看同一块血液的玻片标本,其中可以看到血细胞数目最多的一组为( )。 A 目镜为5×,物镜为10× B 目镜为5×,物镜为40× C 目镜为10×,物镜为10× D 目镜为10×,物镜为40× [布置作业]P40练习1、2、3、4、5、6[板书设计]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一)取镜和安放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二)对光升→转→看→调(三)观察放→压→降→看→升→调教后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了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即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显微镜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规范使用及爱镜护镜的良好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