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结合生活经验和资料分析,描述血液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2、过程与方法①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②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各种血细胞的功能及其病理表现,培养学生学致用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分组实验及讨论过程中,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三、教学设计思路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观察演示实验了解血液成分――根据血浆成分推断血浆功能――分组实验、列表归纳血细胞的种类、结构及区别方法 —— 分析血常规化验单理解血细胞的功能——通过知识运用巩固知识――分析课前搜索自己或家人的血常规化验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达到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目的。四、课前准备师:1、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2、课件PPT流动的组织——血液生:收集自己或自己家人的血常规化验单五、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预习反馈:优秀小组:G1 G3 G6优秀个人:穆春岑 吴英梅 吐热克扎提 秦健芳 迪拉热 热依莱 周若涵 彭莹 阿丽米热 巴哈迪尔 李晶 喀比努尔 崔万春 唐佳丽 热依赛 自主预习中出现问题的讲解 学生根据教师课前预习过程中问题的反馈,纠正自己的错题。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问题导课:(课件展示)对于失血过多的病人应如何进行抢救?1、给病人输血的图片2、给病人点滴葡萄糖的图片3、给病人点滴氯化钠的图片引入新课:血液教师设疑:血液属于动物体的哪一结构层次?是哪一种组织?为什么说它是流动的组织?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做出判断。学生感同身受。积极思考,尝试回答。学生回忆旧知,指出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它在体内循环流动,运输物质。二、新授课探究一:血液的组成 (一)血液的成分播放课件: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讨论交流:结合课本P51页的内容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后分成了几层? 2.综合上面的资料,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观察、思考、阅读,讨论得出结论 血浆血液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二)血浆课件展示血浆成分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根据血浆成分,推断血浆的功能。并强调应该注意血浆中水所占比例。学生注意到血浆中含有90%的水来推断出血浆的功能:运载血细胞及运输物质。探究二: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血细胞的结构1、组织学生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并讨论血细胞的结构及区别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2、播放课件:课本图片“显微镜下的血细胞”问题:①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②你是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③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3、组织学生列表比较三种血细胞二、血细胞的功能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PPT)分组实验学生就观察回答学生根据列表分组讨论三、知识应用课件展示课前搜索的血常规化验单,研究自身的一些血细胞数目异常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自己寻求血细胞的功能来解惑,使枯燥的血细胞功能溶入生活中去学习。问题提示:①在血常规化验单中哪种血细胞数目异常?②他有什么病?他的身体有哪些异常表现?③对这个病人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治疗或缓解?巡回指导,找出一些典型的单子,投影分析①红细胞较少或血红蛋白较少②白细胞数目过多(血小板数目异常的单子比较少,可以让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血小板起作用的时候)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是贫血病症,容易头晕、乏力、心悸等,应该补充含铁和含蛋白质的食物或听医嘱服用补血的药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是炎症,想到自己发烧、伤口红肿、化脓等身体异常表现,应该注意消炎。回忆自己流鼻血、小伤口出血等不久就止血的情况四、课堂小结课件出示: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个别学生独立总结,其他学生补充。五、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二、血细胞1.红细胞:运输氧气和部分的二氧化碳2.白细胞:吞噬细菌 3.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培养学生求知,科学的精神通过家庭小医生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质疑使学生更好的省晤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阜新精神。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加工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开阔了视野,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掌握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我想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通过反思能知道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这也是一再学习的过程。经过梳理我发现在以后的教学上还要改变已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探究、参与、互动自主学习的能力更突出一些,还要更好的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生命。用所学的知识更好的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