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2.?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地变化。????3. 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难点: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三、教学媒体运用1、课件“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2、体循环和肺循环各部分卡片四、教学过程1、导入:在开始这节课之前,先跟大家介绍一个有趣的实验,这个实验研究的是我们身体里的一滴血,通过研究发现这一滴血平均每天要在我们身体里循环往复达一千多里,就相当于北京到上海的全部旅程,大家觉得这个数字惊不惊人,那同学们不禁要问了,这一滴血去了哪些地方,又做了哪些事情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一下血液的循环。2、课件展示本血液循环概念3、提示学生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并做简单板书书写。左心室-- 全身毛细血管 --右心房右心室- 肺部毛细血管 -左心房4、四人一组,讨论课本上的血液循环模式图。(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5、找同学到前面汇报体循环和肺循环具体途径,并完善板书。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不是单纯的转圈圈,而是有目的的循环,播放视频,讲解体循环中血液变化: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血液颜色由鲜红变为暗红。发生变化的部位:全身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肺循环血液变化: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血液颜色由暗红变为鲜红。发生变化的部位:肺部毛细血管网(与肺泡进行物质交换)。进一步完善板书: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7、总结血液循环,请12名同学上台展示体循环和肺循环,并让同学们排序。8、当堂练习(1)、动脉里流动脉血,静脉里流静脉血(判断对错)(2)、在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中,下列哪种血管的血液含氧量最高?(B)A、肺动脉 B、肺静脉 C、主动脉(3)、血液在血管和心脏组成的运输管道内周而复始地流动,下面对血液循环判断错 误的是( C )www.renjiaoshe.comA、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B、体循环的范围比肺循环的大C、肺循环使血液的含氧量减少D、体循环运送养料和氧气、体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左心室,右心房 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右心室,左心房(5)、下列关于体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A、运走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B、将吸收的养料和氧运送给组织细胞C、经过体循环动脉血变成静脉血D、经过体循环静脉血变成动脉血(6)、血液经肺循环后,成分发生了变化,结果是( B)A、动脉血变成静脉血B、静脉血变成动脉血C、含二氧化碳少的血变成含二氧化碳多的血、说一说肺循环的途径?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9、知识拓展①课件展示冠状动脉示意图,并讲解冠状循环的概念及作用。②心率和脉搏概念,组织学生测量自己心率10、作业:以“一滴血的旅程”为题,写一篇小科普作文五、板?书?设?计?血液的循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