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复 习 教 案 章节 第一章 人的由来 课 时 一课时班 别 复习形式 时 间 教 具 多媒体知 识 体 系 A: 基础知 识 B: 重点难 点 C: 拓展提 升 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 3)人类的起源有力证据是化石二.人的生殖人的生殖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男女生殖系统最主要的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它们的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分泌性激素。育起点)的过程。 受精场所:输卵管 胚胎发育的场所:子宫三、青春期女孩的青春期开始的年龄比男孩早1~2年1.青春期身体发育: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1.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性并存 2.内心日益复杂,不愿与人交流 3.先疏远、后依恋异性 3.青春期的卫生: 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 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具 体 内 容1.人类是距今1200多万年前的哪一种动物进化来的(A) A.森林古猿 B.类人猿 C.古代猴子 D.大猩猩2.有关人类的起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是由上帝创造的 B.人是女娲用泥捏出来的 C.人是自然产生的 D.人是由森林古猿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3.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主要分布在( ) A.亚洲 B.非洲热带丛林 C.欧洲 D.以上地区4.森林古猿变成人,与以下哪种因素关系最密切( ) A.制造简单工具 B.能够用树枝、石块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 C.四肢越来越发达 D.地壳剧烈运动,森林大量消失 5.以下表示人和猿不同的是( ) A.直立行走 B.能使用工具 C.丰富的语言 D.吃熟食6.1974年,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距今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露西”,而在其它地区没有发现这么古老的人类化石,由此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对人类起源做出了什么样的推断( ) A.非洲是现代人类的起源地 B.亚洲的直立人是由非洲迁徙过来的 C.A和B D.东非人很可能就是现代人的祖先7..产生卵细胞、形成受精卵及胚胎发育的场所分别是(A) A.卵巢、输卵管、子宫 B.卵巢、阴道、子宫 C.输卵管、子宫、卵巢 D.卵巢、子宫、子宫8.“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与这种变化有直接关系的器官是(D) A.雌性激素 B.子宫 C.卵细胞 D.卵巢9.人体的发育是从下列哪项开始的(A) A.受精卵 B.胎盘 C.胎儿 D.婴儿10.下列哪项是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的正确途径(A) A.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B.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C.母体←脐带←胎盘←胎儿 D.母体→脐带→胎盘→胎儿11.人类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是 ( ) A.子宫和阴囊 B.卵巢和睾丸 C.输卵管和输精管 D. 卵巢和精囊腺 12.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 ) A.子宫 B.输卵管 C.阴道 D.卵巢 13.胚胎的发育场所是( ) A.胎盘 B.羊水 C.子宫 D.脐带 备 注 14.下列不是青春期所具有的生理特点是( ) A.身高突然增加 B.身体开始发胖 C.生殖器官开始发育 D.女孩出现了月经,男孩出现了遗精 15.以下不属于青春期的心理特征的是( ) 性意识开始萌动,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学习能力增强,记忆力增强 C.渴望父母、老师的理解与关怀 D.一心只想摆脱父母、老师的管束16.人体胚胎发育时间是( ) A.40周 B.10周 C.30周 D. 20周 17.胎儿通过脐带与胎盘相连,胎盘的主要作用是( ) A.胎儿连接母体的器官 B.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C.胎儿的器官 D.母体的器官 具 体 内 容 备 注 质 疑 问 难 重 塑 结 构 总 结 提 升(结构图表) (地形气候的环境变化) 树上生活→现代类人猿 1、森林古猿 下地生活,直立行走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P9 生殖系统图)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布 置 作 业 学校 检查 记实 听 课 意 见 审核人 主备人 早期人类现在人类复 习 教 案 章节 第一章 人的由来 课 时 一课时班 别 复习形式 时 间 教 具 多媒体知 识 体 系 A: 基础知 识 B: 重点难 点 C: 拓展提 升 1.吸道的组成: 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系统 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肺:气体交换的场所2.肺(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2)结构:由无数个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3)功能:气体交换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P44 资料分析)呼吸道的作用: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气管壁的纤毛作用: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除体外,这就是痰会厌软骨的作用:处理吞咽与呼吸的关系;声音的发出部位是:喉部的声带3.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P59 资料分析) 血浆 成分:水(90%)、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小板 血细胞 白细胞 红细胞 具 体 内 容 备 注1.人体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中,气体和食物共同的通道是(B) A.喉 B.咽 C.气管 D.口腔 2.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是(B) A.鼻腔 B.肺 C.气管 D.喉 3.空气进入肺的正确顺序是(A) A.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鼻腔→口腔→喉→气管→支气管→肺 C.鼻腔→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D.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 4.哮喘是下列哪部分被感染而引起的(C) A.咽 B.喉 C.支气管 D.肺 5.当肋骨间肌肉和膈肌舒张时,气体经过的路线是(D) A.外界气体→食道→肺 B.肺→气管→口腔→外界 C.外界气体→气管→肺 D.肺→气管→鼻腔→外界6.人体吸入的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成分是(C)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7.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增加的二氧化碳产生于(D) A.肺泡 B.血液 C.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D.组织细胞8.当人体内的肺泡与血液之间发生了气体交换后,血液中气体含量的变化是(D) A.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增多 B.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D.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9. (P49 演示实验)如右图,模拟膈肌的运动实验说明了气球 在 膈肌收缩 时胀大,在 膈肌舒张 时回缩。 通过以上模拟实验也可以说明:当胸廓由于收缩 使胸廓扩大时,肺便 扩张 ,肺内的气体压力就 降低 , 于是气体就被 吸入 ,完成一次 吸气 。当肋骨间 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胸廓 收缩 ,肺便收缩, 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气体就被排出,完成一次呼气 。 具 体 内 容 备 注10.空气质量主要影响人体的(C) A.消化系统 B.神经系统 C.呼吸系统 D.循环系统 2.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措施是(D) A.戴口罩 B.工厂停产 C.植树造林 D.控制污染物排放11.种类 形态特点 功能 病症 红细胞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贫血 白细胞个体最大,有细胞核数量最少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发炎 血小板个体最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 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友病 12.血液的组成包括(C) A.血清和血细胞 B.血浆、红细胞和白细胞 C.血浆和血细胞 D.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13.下列人体细胞中,没有细胞核的是(B) A.白细胞和红细胞 B.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 C.白细胞和血小板 D.神经细胞和血小板14.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试验中,寻找毛细血管的最佳方法是(D) A.血液速度很慢的血管 B.管壁非常薄的血管 C.血液从较大的血管流向很小的血管 D.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15.人体有三种血管,其中动脉是指(D) A.人体内最粗的血管 B.含氧和营养多的血管 C.流动着动脉血的血管 D.将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的血管16.医生在对小刚进行抽血化验时,是从他前臂的一条“青筋”中抽取血液的,该“青筋”所属的血管类型是(B)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淋巴管17.以下对毛细血管结构特征的描述,不能反映出毛细血管适于与周围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特点是(C) A.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B.管壁很薄 C.连通于动脉和静脉之间 D.管内血流速度很慢 质 疑 问 难 重 塑 结 构 总 结 提 升(结构图表) 呼吸 运动 肋间外肌、膈肌 胸廓前后径、左右径 肺 肺容积 肺内气压 气流方向 吸气 收缩 增大 被动扩张 增大 变小(低于外界) 外界→肺内 呼气 舒张 缩小 弹性回缩 缩小 增大(高于外界) 肺内→外界 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 (P47 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氧 气外界空气 肺泡 二氧化碳3.体内的气体交换: (P50 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氧 气(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 血液二氧化碳条件:毛细血管与肺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结果:静脉血→动脉血氧 气(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 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条件: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结果:动脉血→静脉血布 置 作 业 学校 检查 记实 听 课 意 见 审核人 主备人 人体的呼吸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空气质量与健 康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作用:气体通道,并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组成:大量肺泡 作用:气体交换场所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呼吸运动)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空气质量健康影响人体健康 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二氧化碳常见的空气污染源: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秸秆焚烧等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植树造林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上皮细胞复 习 教 案 章节 第一章 人的由来 课 时 一课时班 别 复习形式 时 间 教 具 多媒体知 识 体 系 A: 基础知 识 B: 重点难 点 C: 拓展提 升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最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碘(缺少症状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1、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 (1)口腔(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 (3)胃——有胃腺,分泌胃液(蛋白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脂肪在小肠内开始被消化)(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5)大肠——有吸收作用,没有消化作用,使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大肠的起始部位为盲肠)(6)肛门2.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1.在我们的食物中主要有六类营养成分,其中既能给我们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又是组织细胞构成物质的是(C) A.水、无机盐、蛋白质 B.维生素、糖类、蛋白质 C.糖类、蛋白质、脂肪 D.维生素、水、糖类 2.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吃下列哪一组食物(D) A.甜食 B.谷类食物 C.含脂肪成分多的食物 D.含蛋白质、钙、磷多的食物 3.王大爷最近老感觉腰酸背痛腿抽筋,医生说是缺钙,王大爷说:“我天天吃钙片,怎么还缺钙?”如果你是医生,你给王大爷的建议是(C) A.加倍服用钙片 B.加服维生素A C.加服维生素D D.改服另一个厂家钙片 4.一位同学吃西瓜时,将一粒西瓜子咽下去,下列哪项是它的旅行路线(D) A.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B.口腔→胃→食道→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大肠→胃→食道→小肠→肛门 D.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5..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B) A.淀粉、脂肪、蛋白质 B.淀粉、蛋白质、脂肪 C.脂肪、淀粉、蛋白质 D.蛋白质、淀粉、脂肪 6..在下列各组人体器官中,都具有消化功能的一组是(B) A.口腔、食道、胃 B.口腔、胃、小肠 C.胃、小肠、大肠 D.口腔、小肠、大肠 7.下列消化液中,对淀粉、蛋白质、脂肪都有消化作用的是(B) A.唾液和胃液 B.肠液和胰液 C.胆汁和胰液 D.胃液和肠液 8.下列各项中不是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特点的是(C) A.小肠内壁有小肠绒毛 B.小肠中有很多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 C.小肠上端与胃相通,下端与大肠相通 D.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仅是一层上皮细胞 9..吃馒头时,越咀嚼越感觉甜,是因为(C) A.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成葡萄糖 B.馒头中的淀粉有甜味 C.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成麦芽糖 D.唾液变成葡萄糖 10.王芳同学早餐吃了两根油条,油条被消化的主要产物是(A) A.葡萄糖、甘油、脂肪酸 B.葡萄糖、氨基酸、甘油 C.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D.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 具 体 内 容 备 注11.下列关于人体消化过程的叙述,不合理的是(C) A.各种消化酶发挥作用的最适宜温度为37℃ B.一种消化酶只能消化一种或一类物质 C.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可被小肠吸收的物质 D.胆汁内不含消化脂肪的酶12.胃、小肠、大肠都能吸收的营养物质是(C) A.酒精 B.无机盐 C.水 D.维生素13.图中的曲线表示食物通过消化道时,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过程中数量的变化,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甲表示( 脂肪 )的消化曲线,因为其到了( 小肠 )才开始消化。 (2)乙表示( 淀粉 )的消化曲线,因为其到了( 口腔 )就开始消化。 (3)丙表示( 蛋白质 )的消化曲线,因为其在( 胃 )就开始消化。 (4)这三种营养物质在( 小肠 )中都可以被消化,而在( 食道 )中则都不能被消化。 质 疑 问 难 重 塑 结 构 总 结 提 升(结构图表) 1.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唾液淀粉酶 酶(肠液、胰液)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 氨基酸 胆汁(肝脏) 酶(肠液、胰液)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2.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血液循环)吸收; 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布 置 作 业 学校 检查 记实 听 课 意 见 审核人 主备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一)(表格式).doc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三)(表格式).doc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复习教案(二)(表格式).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