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免疫》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题教学目标1.免疫系统组成,人体的免疫功能。2.区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3.理解计划免疫原理和对疾病预防的意义。教学重点1.免疫系统概念,人体的免疫功能。2.区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教学难点1.免疫系统组成。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区别。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项目准备】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联系生活实际,搜集与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相关的资料。导入: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细菌,手上会有各种细菌,空气中有1800种细菌,虽然我们生活恶劣的环境中,但我们仍顽强、健康的生活着,知道原因吗?通过自学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指导调控】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是由功能上来区分的。2.补充知识点:(1)免疫功能异常:防御功能过强——过敏反应、排斥反应;(2)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3)免疫监视功能弱——癌症。3.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进组指导: 可以把特异性免疫比作战争。5.根据展示,学生进行纠错和补充。6.重点从产生形式及针对性(针对一种或多种)来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7.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计划免疫的过程类似军事演习。8.免疫有利有弊,且利大于弊。9.抗原(入侵者):灭活的甲肝病毒;抗体(保卫者):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病毒的特殊物质。【归纳总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及区别【拓展提升】当病原体侵入人体,首先启动非特异性免疫进行防御,为了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我们要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自主完成】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搜集与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相关的资料。(可以带自己的疫苗接种证)【小组合作】1.参考课本P99-100,了解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及作用,尝试完成项目书P59冲关一。2.小组交流、讨论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原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特异性免疫的发生过程。3.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交流展示】1.列举自己接种过的疫苗,以到前台展示自己的疫苗本。总结计划免疫是特异性免疫。2.结合项目书尝试讲解特异性免疫的原理:3.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特异性免疫的过程:抗原相当于入侵者,抗体相当于卫兵,当抗原进来后会迅速被抗体杀死。这种免疫具有针对性和攻击性极强额特点。【自主完成】【巩固练习】当堂练选择和判断题作业布置完成本节项目书《评价激励》。板书设计第一节 免疫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针对多种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后天、针对某一种病原体或异物)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免疫器官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杀菌物质 免疫细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