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黄清梅一、讲授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72页至77页。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三、教学重点: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归纳总结法、探究法六、教学时数:1课时七、教学步骤:(一)藻类植物师请学生欣赏一些生活中的一些植物图片,让同学们说一说有什么植物,引出本节课学习的主题。1、欣赏诗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请同学们分析诗句中描写了什么植物?2、结合日常图片介绍藻类植物的种类。3、请同学们结合老师给出的图片进行观察并思考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征有哪些。对知识点进行总结。4、学生探究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学生阅读学习任务卡“一、藻类植物”的第2题展示的资料,完成合作探究1。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卡的书写之后,请同学们自己总结每一则资料展示出的作用,并让同学们完善自己的答案。(二)苔藓植物1、欣赏诗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请同学们分析诗句中描写了什么植物?引出苔藓植物的学习。老师让同学们想想平时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看到过苔藓植物,之后给同学们展示各种各样的地方生长的苔藓植物图片。2、以葫芦藓为例,分析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并和藻类植物进行比较,判断它适宜生长在什么环境中?3、学生探究苔藓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学生阅读学习任务卡“二、苔藓植物”的第2题展示的资料,完成合作探究2。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卡的书写之后,请同学们自己总结每一则资料展示出的作用,并让同学们完善自己的答案。(三)蕨类植物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了,还有哪一种植物没有学习呢?1、展示四种蕨类植物的图片,并作简单的介绍,让同学们思考这些植物一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总结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2、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又是怎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观察蕨类植物的图片分析和总结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3、展示蕨类植物背面图片,你见过蕨类植物背面的这些东西吗?这是什么吗?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导同学们学习蕨类植物的生殖方式,期间,传递蕨类植物的实物标本给同学们观察,让他们看清楚孢子长什么样。并总结三种植物的生殖方式。4、学生探究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学生阅读学习任务卡“三、蕨类植物”的第2题展示的资料,完成合作探究3。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卡的书写之后,请同学们自己总结每一则资料展示出的作用,并让同学们完善自己的答案。(四)课堂小结学到这里,谁来给我们总结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让同学们自己总结,形成归纳知识点的好习惯。(五)板书设计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藻类植物1、生活环境: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地表2、形态特征: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3、与人类的关系二、苔藓植物1、生活环境: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2、形态特征:有类似茎、叶分化,假根,无输导组织3、与人类的关系三、蕨类植物1、生活环境:阴湿的环境中2、形态特征: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3、与人类的关系八、课后作业完成生物练习册《第一节 藻类 、苔藓和蕨类植物》九、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藻类、苔藓、蕨类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主要是让同学们自己去探究和分析这几种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与人类的关系是怎么样的。由于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集一些实物标本进行教学,这样利于同学们的观察和思考,也容易引起他们的课堂兴趣。但是由于天气原因,不容易采集到足够的实验材料,所以对于实物的实时观察没有得到较好的实施,只能够提供少许实物标本让同学们进行观看,实物教学效果得不到提高。如果条件允许,我觉得组织学生在校园里面进行一次实地观察是很好的。对于蕨类植物的特点涉及到孢子囊群,在采集实物观察的过程中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显微镜的观察。另外,本节课采用了 学习任务卡,目的就是要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总结,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经过课堂实施之后发现,学习任务卡的设计有待改善,内容太对,主题任务不够突出,让同学不容易找到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学习任务。或者在不改善的情况下,老师应该按任务卡学习顺序引导同学们进行学习,这样才不会在学习的时候给同学们造成困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