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动物细胞》教学设计2017年 03 月 17 日基本信息课题名称观察动物细胞分册(章节)7上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授课时数1作者姓名黄伟贞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分析课程标准的描述重要概念:1.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动。2.相比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和细胞壁。3.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活动建议:给学生提供多种动植物材料,通过制作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第二节“植物细胞”内容的自然延续。本节的实验活动也以第二节中的实验知识与技能作为铺垫。教材中“想一想、议一议”展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蛙的三种细胞,激发学生思考动物细胞的结构有哪些共同点?与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教材中指定的实验活动是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的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得出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我增加蛙皮肤上皮和蛙血两种实验材料给学生观察。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需要强调生理盐水的使用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在讲述细胞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教材在正文中总结出“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这一重要概念,从教材呈现的位置来看,教材非常重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概念,概念的形成是由事实材料来支撑的。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分析1.知识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细胞》一节的内容,掌握了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和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绘图。2.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动物细胞的观察很感兴趣,求知欲高,同时初一的孩子较活跃,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手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和使用数码显微镜观察三种细胞;2. 比较归纳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二、能力目标1. 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2. 熟练使用数码显微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2. 增加实验材料提高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归纳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学会制作三种不同的动物细胞装片。1.通过观察三种不同的动物细胞,从而归纳出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PPT显示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图,总结异同点。2.介绍三种不同动物细胞材料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一起使用数码显微镜进行观察。教学难点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动物细胞较植物细胞而言不太好观察,本实验使用数码显微镜代替普通光学显微镜,提高观察效果。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简要阐述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氛围。问题导学,促进学生思考,逐步形成重要概念。提供创新实验材料(蛙皮肤上皮和蛙血),更有利于学生总结归纳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同时提高学生实验技能。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依据一、复习导入1.PPT展示植物细胞模式图,复习植物细胞各结构的名称。2.提问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七字口诀。(重点复习“滴”“染”)回忆、回答。复习巩固,过渡新课。讲授新课1.阐述本节课的3个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和分工。2.播放“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视频,引导学生比较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的异同。3.演示蛙的皮肤上皮细胞和蛙的红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1.明确分工。2.观察视频,回答: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需要滴加生理盐水来保持细胞的形态,以及取材料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3.学习、记忆。问题导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三、实验过程巡视课堂,指导、答疑。学生分工完成三个实验,一起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实验操作能力四、学生展示 聆听、解疑。1.学生代表展示实验结果;2.听讲、提问和记录培养学生的表达、展示能力,生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五、归纳小结1.展示3种动物细胞图像,引导学生归纳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并板图。2.PPT同时展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图,归纳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3.引导学生认同动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1.学生回答: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2.学生上台指示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3.思考并认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问题导学,层层深入,让学生逐步掌握生物学重要概念。六、学生作图巡视课堂,指导。利用数码显微镜的图像存储功能,4人小组一起观察一起作图。提高课堂效率。七、练习巩固PPT投影练习题,提问。思考、回答。讲练结合,及时反馈板书设计一、实验1.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方法步骤: 擦 滴 刮 涂 盖 染 吸2. 制作蛙的皮肤上皮细胞3. 制作蛙的红细胞二、观察、绘图三、动物细胞的结构: 教学特色教学特色1.数码显微镜的使用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操作简单图像清晰,还可以与同学一起讨论所看到的细胞图像,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2.增加蛙身上的2种动物材料给学生观察,取材简单可操作性强,更有利于学生生成课程目标。3.问题导学,层层深入,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原则,逐步实现教学目标,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