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说课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说课教案

资源简介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内容,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核心,是所有生命活动的动力。本节课是在前两节《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流的管道-血管》这两节课的知识点基础上开展的。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核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提升自己观察图片、解剖器官和交流讨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心脏结构与其作为血液流动的动力来源的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学习目标
本节课在国家课程标准 中的叙述是:概述血液循环。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因此,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设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外形图、解剖图、和图示的方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使学生掌握观察心脏结构的方法和步骤。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
(三)学习重点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四)学习难点
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特别是心脏瓣膜的单方向开放与血流方向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心脏,是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的器官。只是不知道人的心脏的位置,大小和具体作用。但是在我们东北有杀年猪的习俗,很多同学小的时候都见过解剖猪的过程,有着浅显的解剖学知识。同时在我们当地有许多的美食和循环系统有关如:凉拌心管,黄喉,锡纸猪心,油炸鸡心等等。因此同学们有关心脏的生活经验还是挺多的。
?(二)学生年龄上的心理特点
随着七年级下学期的孩子逐渐适应初中生活和生物学学习方式。动手和抽象思维能力逐步提升。逐渐形成参与活动,合作探究,发表见解,爱动手操作学习习惯。但是还是具有上进心不足,需要老师督促;学习以及注意力易分散,分不清学习重点等缺点。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尝试设计如导学案等方式,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竞争意识,同时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
本节课以学生分讲授法,组讨论、展示交流为主。
1、直观教学法
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利用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
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本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老师的讲堂和少数精英学生的舞台。通过设计导学案,和教师问题的创设,学生在课前对书中的简单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使后进生能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3、讲授法
讲授法虽然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但也是最有效果的教学方法之一。本节课涉及化学学科基本操作方法及基础知识,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不理解。经老师简要的介绍。学生就学会了简单的观察现象、数据解读、实验操作的方法。
四、说学法
1、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教师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预习,让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引下。先对知识点有大概的认识。在课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虽有的同学最终没有得到结论,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了探究意识,问题意识,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有了这一探究的过程,一些知识在老师的略微点拨下,就迎刃而解了。
五、说课前准备
(一)教师
课件,导学案,“尖叫”饮料的瓶子,心脏模型,教学参考书视频光盘。
(二)学生
通过导学案进行预习
六、说课时安排
由于本节课探究实验,我们必须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小组合作的时间上得到保证。因此,在课时设置方面,我选择设置2课时。本次说课为第1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要“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因此我利用我校“导学案一体化五步教学法”课堂模式设计本节课。围绕心脏的位置和结构,以实验为依托,以生活和环境事件为载体,从分析实验现象入手,进而分析心脏的位置和形态,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最终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出示目标
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心脏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心脏出问题会怎么样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相关报道:(播放视频)
出示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观看视频,体验心脏发病时生命所遇到的威胁。感受心脏的作用。
阅读教学目标,了解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内容
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想法。按图索骥的去学习
二、自学引领,主动学习
知识点一、心脏的位置和大小
过渡语:好,既然我们想了解,心脏,我们第一步是不是要明确心脏在哪呢?
好,现在我们开展一个活动。现在请同学们起立,让我们在音乐的伴奏下原地跳起来(心脏的位置)。
知识点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过渡语:那么这么小的心脏是怎样成为我们血液循环系统的泵呢?请同学们,看一下桌上的心脏模型,结合老师给大家出的6道探究题。
回答以下六个探究问题:
探点(一)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由此推断它具有什么功能?
过渡语:好,这些心脏壁能够构成什么呢?
探点(二)心脏由哪几个腔构成?它们的名称为别是什么?
过渡语。好,那么这些心脏腔室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看一下探点(三)
探点(三)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脏壁和心室壁有什么不同?左心室壁和右心室壁又有什么不同?
过渡语。心室壁厚于心房壁,左心室厚于右心室?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呢?
那么这些腔室是否全部相通呢?
探点(四)左右心房是否想通,左右心室是否相通?同一侧的心房和心室是否相通?
过渡语,我们都知道,心脏是与血管相连的,那么这些腔室又是与哪些血管相连呢?
探点(五)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
给与更多的时间让同学们在板书上书写,另外,通过模型引导同学们进行识别。
过渡语:在上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在人的四肢的静脉血管中有静脉瓣,他们的作用是?好我们看一下心脏中有没有。
探点(六)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这些特殊的结构具有什么作用?
教师拿出教具“尖叫”饮料瓶,模拟心室和心房收缩和舒张的动作。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心脏的工作原因。
同学跟着,音乐跳跃,音乐停止,跳跃停止。同学们感受到心脏的剧烈跳动。同学们回答心脏的位置。好,心脏位于我们胸腔,位于中间略偏左,位于两肺之间。形状似桃形,大小和你握紧的拳头大小相似,约占体重的0.5%。
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后回答:
1、肌肉壁是由肌肉组织组成的。
2、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后回答:总结:上房下室,心尖向左,因此,心脏的结构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学生观察模型和循环图后回答: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比右心室壁厚。
学生观察模型后回答:左右心房不相同,左右心室不相通。
学生通过观察教材,并对应模型指出:
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室---肺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培养学生总结模型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培养学生联系图、模型知识衔接的能力。
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培养学生根据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模型的能力。
让同学们根据规律,熟悉心脏腔室所对应的血管。
回顾瓣膜知识点,
(三)互教合作、点拨新知
最后我们再来一下能力的提升,同学们看一下导学案。完成知识凝练的内容。
思考:请在以下几个结构之间画出血液流动的方向。(用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静脉 心房 心室 动脉
(二)、探究心脏的工作方式
结合教材心脏工作示意图和文字介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回答以下问题:
心脏是如何工作的?
有人说:“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从不休息的,你认为这个说法对吗?”
生成发展(我研究、我发展)
【练一练】
同学根据本节课所学总结心脏流动方向
静脉--- 心房---心室---动脉
通过该图学生了解心脏休息的时间比较多。
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培养学生根据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反馈、巩固应用
教师在幻灯片上出示三道题。检验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知识大家已经掌握的很好了
学生们到底理解了多少啊,掌握什么程度了。通过教师布置 的自测题,我们可以充分的了解。
(五)重读答疑,回顾归纳
擦掉板书,合上书本,同学们到底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呢?在这一环节,我们一一解决

八、板书设计
心脏的位置、外形和大小
心壁:由心肌构成
左心房---肺动脉
心脏的结构 四个腔 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 肺动脉
瓣膜:保证血液流动流动方向
心脏的功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九、说作业及小组活动设计
拓展训练:各个小组通过网络查询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心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上交400字小论文说明。
十、教学反思
在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学生跳跃。用身体感觉心跳,再出示心脏图片、模型,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图片,进一步明确心脏在人体中的准确位置。学生对于 “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但却很难用生物学科学语言准确的表达,通过体验学习、表达交流、图片展示,直观、清晰、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对心脏位置、大小、形状的认知。
接着我通过小组活动和六个问题作为思维导学,向学生展示心脏的模型、观察心脏解剖图的基础上讨论,通过观察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观察前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明确需要观察什么、思考什么,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有效性学习,构建起学生的知识体系。通过相互交流、生生互动,共同分享集体智慧,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识图能力、表达能力,更教会了学生以后可以用类似模拟演示的方法来解决一些不容易理解的问题。通过幻灯片展示了如何预防心脏病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关注家人的心脏健康的情感价值观。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1.课题内容设计的内容比较多。同学们想完全掌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2.师生活动过程还是比较死板,小组活动给予的时间比较少,没有考虑到所有能力层次的学生。
3.幻灯片设计的不够新颖。
4.实验器材没有使用真的猪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