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备课人:郧阳区柳陂镇初级中学生物组 周 良 选题意图 心脏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深刻的记忆掌握关于心脏的知识,尤其是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类型 记忆类、理论讲授、演示型 制作方式 录屏、视频及演示文稿结合教学过程设计课 题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运输依赖于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的内容在本教科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血液循环是循环系统的主要内容,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心脏,因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属于重点内容中的重要部分。同时学好本内容也是学好后面内容“血液循环途径”的关键,更是对前一章知识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后的去向及如何被细胞利用作进一步的说明,并为后一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的学习作好知识储备而奠定基础。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是输送血液的“泵” 。其特殊性在于它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必须运走,人体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这些物质的运输靠血液循环来实现。学情分析 农村学生的思维、动手等能力强,因此用模型展示,直观性强,学生兴趣较高。同时,模型展示可能会带来无关的话题,从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观察效果。所以展示前应注意对有关问题的说明,结合给学生问题思考,以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观察思考有针对性。学生已有血管的知识,因而在展示模型观察图示时,注意唤醒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动脉、静脉的功能的记忆,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帮助理解有关的知识点。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心脏的结构。能力目标: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获取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的功能。从而培养学生推理的思维能力。情感目标: 学生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增强学生的卫生保健意识。教学重点 因为心脏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因而心脏的结构是重点内容。教学难点 难点是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特别是心脏瓣膜的单方向开放与血流方向的关系,这方面学生缺乏感性上的认识。教法指导 演示法、归纳法、对比法教学准备(教具) (1)课件;(2)视频;(3)心脏模型。课 时 第1课时教 学 过 程一、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新课,开门见山。二、新课讲授(一)、教学活动一:感受自己的心跳(1)、心脏的位置、大小、形状。(2)、将手放在自己的胸口,感受自己的心跳,记录心跳频率。(3)、交流心跳频率。平静时,运动员心跳频率最慢。议一议,心跳的快慢与哪个组织的强健有关。因此要多加强体育锻炼。(二)、教学活动二:观察自己的心脏。出示心脏模型,观察。1、心脏的内部是有心肌壁围成的四个相对独立的空腔:(1)、分清左右;(2)、四个腔的名称、四腔之间的关系心房在上、心室在下(口语中有地下室之说,因而室可在下);(3)、识记与四个腔相连的血管(提示学生:与心室相连的室动脉,与心房相连的室静脉)(4)、瓣膜的位置、作用瓣膜为结缔组织,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5)、识别几种常用的心脏结构简图2、心脏的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引导学生观察:(1)、心房壁与心室壁厚薄的比较;(2)、左心室与右心室的壁厚薄比较;(3)、心脏腔壁的厚薄与血液输送的远近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学观念: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室相适应的。(三)、教学活动三:链接生活观察猪心脏;1、区分左右心室(提示;用学到的心脏的知识来解决问题)2、也有四个腔,与人的心脏大同小异3、灌水试验如果向主动脉灌水,水会从 流出;如果向肺动脉灌水,水会从 流出;如果向肺静脉灌水,水会从 流出;如果向上腔静脉灌水,水会从 流出;如果向下腔静脉灌水,水会从 流出;三、课堂小结心脏四腔的关系:左心房与左心室 、右心房与右心室 ,左右两侧的腔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 ,心室与动脉之间有 ,它们的作用是 。从心脏壁的特点来看:心房的壁比心室的壁 ,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 。这些特点与它们输送血液的功能相适应。四、课后练习五、板书设计心脏的结构 左心房----肺静脉 左心室----主动脉1、心脏四腔: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2、 瓣膜: 房室瓣 动脉瓣 教学反思 有关心脏的结构的内容,主要通过学生观察和自己动手操作形成认识、发现问题,学生探索的欲望强烈,主动性强。本节课教学采用了视频展示,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方式,画简图的方式,教学效果较好。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引导要得当,否则容易偏离正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