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三节 《真菌》 教学设计东莞中学初中部 黎恒颢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真菌》。通过本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的学习,让学生感知细菌和真菌的存在,探究它们的分布和生存条件;第二节《细菌》认识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细菌与真菌分布十分广泛,并通过细菌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一些特点。但对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繁殖却不清楚,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可以在心中明确真菌的主要特征,?并为学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打下基础。二、课程标准要求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三、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举例说出各种常见真菌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二)能力方面通过观察酵母菌、霉菌和新鲜蘑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科学探究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团结与互助精神。2.认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四、教学重难点(一)重点:真菌的主要特征(二)难点:利用数码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总结归纳真菌的结构特点五、学情分析(一)认知水平学生课外知识较丰富,所以本节教学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在生活中学生多多少少都有接触到真菌,对真菌并不陌生。?(二)能力水平初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本节课所涉及到制作装片与数码显微镜的操作也在之前的课程有所练习,故学生具有一定的制作装片与操作数码显微镜的能力基础,现阶段学生思维偏重于直观形象思维,对材料尚缺乏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所以在观察酵母菌、青霉和蘑菇结构后,老师要重点引学生共同总结真菌的结构特征。(三)情感水平学生对真菌的认识具有片面性,通过学习,帮助学生认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培养爱护环境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态度。六、教学策略围绕本节课的重点,以突破难点为主,利用了新型观察设备数码显微镜观察酵母菌与霉菌的结构以探讨学习相应的特征并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前让学生培植蘑菇、制作孢子印与课堂上观察蘑菇,以切身的实践体会以了解蘑菇的相关特点,体现“做中学”教学理念,最后再与学生共同归纳梳理真菌的共同特征,以突破教学重难点。七、前期准备提前两周购买蘑菇菌包给学生体验培植蘑菇,并观察蘑菇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对真菌的兴趣,并让学生初步了解蘑菇的生长情况与生长环境,为接下来的新课埋下铺垫。八、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学生培养的蘑菇的生长过程,引出让学生体验自主培养蘑菇的话题,引入新课。提出问题:蘑菇长得像植物,但蘑菇是植物吗?为什么蘑菇不是植物?蘑菇的生长是否需要光?带着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真菌的知识。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认真听讲,能说出蘑菇不是植物,并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 ,进入新课的学习。引出让学生体验自主培养蘑菇的话题,因为学生有参与培植蘑菇的过程,所以学生对蘑菇的生长有所体会,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与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二、聚焦生活:简述不同种真菌及其应用通过视频,向学生简要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类型及应用,并对生活中常见的大型真菌作简要的补充介绍,让学生对真菌的种类有更全面了解。观看视频与听取老师的介绍,了解不同种真菌及应用通过视频的介绍,丰富了课堂内容,也高效向学生展示了生活常见真菌及其与人类关系。三、实验操作:数码显微镜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分别呈现制作酵母菌临时涂片与霉菌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每个步骤都用图片作清晰的引导并配以详细的讲解,重点提醒在盖盖玻片、挑取霉菌样品与染色过程中要注意的地方,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利用数码显微镜进行观察。同桌同学根据老师的引导,依照操作步验分工合作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与合作精神,煅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四、知识建构四、知识建构(一)酵母菌结构特点从学生所制的片中选取观察效果较好的让学生利用数码显微镜截图,并进行投影展示,并针对酵母菌的结构特点向制片同学进行提问。提问一:请您观察一下,你看到的酵母菌是几个细胞?提问二:请您观察一下,你看到的酵母菌被染色后,里面是否有结构被染成深色?请问该结构应该是?提问三:请您再观察一下,是否看到某些酵母菌的细胞体又长出了一个类似芽体的小结构出来?老师结合以上问题对酵母菌的特点(单细胞、有细胞核、可进行出芽生殖)一一进行梳理。并提出说单靠显微镜是很难完整观察到酵母菌的全部结构,然后在PPT上展示出酵母菌的结构示意图,向学生分析酵母菌的结构特点。提问三:为什么说酵母菌是真菌不是细菌?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很接近,却不是植物?通过PPT展示细菌细胞,酵母菌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通过对比细菌与酵母菌引出真菌是真核生物的特点,通过对比酵母菌与植物细胞,引出真菌无叶绿体的特点。边观察好的涂片截图,边回答老师的问题,通过观察,学生能答出酵母菌是单细胞且被梁成深色的结构是细胞核。结合老师的引导,进一步学习酵母菌的其它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老师的引导讲解,形象且合理学习酵母菌的结构特征。(二)霉菌结构特点从学生所制的片中选取观察效果较好的让学生利用数码显微镜截图,并进行投影展示,并针对霉菌的结构特点向制片同学进行提问。提问一:通过您的观察,是否看到霉菌的菌体有很多一丝丝透明状的结构?这是?提问二:在菌丝的顶端可以看到有很多颗粒状的结构,这是?结合学生回答,展示霉菌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详尽地引导学生学习霉菌的结构。1.通过图片与板书向学生分析直立菌丝与营养菌丝的不同功能;2. 通过图片与板书向学生分析霉菌是多细胞真菌;3.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不同霉菌的孢子排列可能不同。边观察好的装片展示,边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可以说出从图片中观察到霉菌的菌丝与孢子,并根据老师的引导进一步学习霉菌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老师的引导讲解,形象且合理学习霉菌的结构特征。(三)真菌的繁殖方式在介绍霉菌结构特点时,结合形象的图片与问题引出真菌的生殖方式及其特点,并通过视频引导学生理解好酵母菌的生殖特点。认真听讲,认真观看视频,跟着老师的引导突破真菌生殖的重点。形象的图片,恰到好处的问题导学及视频的直观介绍,都有利于学生掌握真菌生殖的特点。(四)蘑菇的结构特点通过手中的蘑菇及分发给学生的蘑菇,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学习蘑菇的结构特点。在学习蘑菇的菌褶藏有孢子时,让学生拿出前一天自己动手做的孢子印,直观的认识孢子可从蘑菇的菌褶散落出来,并给学生展示可利用孢子印制作某些艺术作品。最后,再通过视频全面回顾下真菌的所有特征。观察自己手上的蘑菇与展示自己制作的孢子印,跟着老师的引导认识蘑菇的结构特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老师的引导讲解,形象且合理学习霉菌的结构特征。制作孢子印有利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生物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视频的总结回顾,有利提高效率。五、拓展补充通过精练习题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并从题目中提出质疑:蘑菇的菌体也是由菌丝构成的吗?引导学生自行制作蘑菇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蘑菇的菌体,并展示学生的实验结果及老师做得较好的装片,让学生可以直观观察到在显微镜下蘑菇的菌丝,验证蘑菇的菌体也是由菌丝构成的。做习题的过程对蘑菇的菌体构成产生疑惑,在老师引导下通过实验来验证蘑菇的菌体是由菌丝构成的。巩固刚学内容,并引出新问题,进一步补充完善所学真菌的知识架构,升华主题的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动手实验的机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做中学”。六、归纳巩固比较真菌与细菌的结构特点,并通过习题,归纳与巩固知识跟着老引导,通过做题以巩固知识归纳巩固所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区别细菌与真菌的特点。七、课外实践1.进一步完善孢子印作品,关注艺术性;2.蘑菇结构的仿生应用 (如皱褶吸音器等)课外动手创作渗透STEAM教育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评价(一)本节利用新技术支持下的数码显微镜助力课堂,提高观察的效率与质量,让观察更直观与方便,让实验课堂更高效有趣。(二)课常让学生亲自尝试种植蘑菇,亲身感受蘑菇的生存条件与观察其生长过程,也在课前让学生制作了孢子印,体现了“做中学”教学理念,提高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十一、教学反思(一)本节课的课堂容量较大,要做到每一个环节都非常熟悉,要严格把控好每一个环节所需的时间,特别是实验的时间,学生做实验的时间控制不合理可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完整度。(二)数码显微镜对学生来说毕竟是新型技术,所在之前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或培训让学生熟练使用数码显微镜,才能确保课堂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