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 学 案 例 设 计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由于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继而才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旨在强调了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本节的教学是全章教学的基础,完成好本节教学任务,可为后面的教学做一良好的铺垫。二、学生分析有关人体对外界感知的方式、器官,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并不陌生。但涉及到这些器官的结构名称、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感觉外界环境变化,学生又不十分清楚。那么如何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是本节的关键所在。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概述人体通过眼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2.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方法构建“眼与视觉”的生物学基本核心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2.有自觉关爱盲人的意识,懂得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四、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眼球的结构和各主要组成的功能及视觉的形成过程。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二)、教学难点1.眼球的结构和各主要组成的功能及视觉的形成过程。2. 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构建生物学基本核心概念。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活动探究法、小组讨论六、教学准备 图片素材、课件、多媒体课室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展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的音像图片,创设身临其境的氛围,提出问题:“如果这一情境发生在你上学的路上,你会怎样做?为什么会这样做?你是通过什么器官做出判断的?”观看大屏幕中的情境,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对探索“人体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兴奋起来,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本课主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展示学习目标PPT展示学习目标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眼球结构展示眼球结构图,引导学生认识、熟悉眼球结构,并找出记忆规律熟悉结构后引导学生找出记忆规律:五膜三体一孔利用书中插图,分组合作学习了解眼球的各部分结构及功能。寻找记忆规律。(开火车认识眼球)根据记忆规律,动动手画一画眼球,深化认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学习,与他人共享,同时获取新知识。眼球主要结构特点及功能结构决定功能。眼球各主要结构有何特点,执行什么功能呢?通过展示资料、相应的图片素材,以及列举相应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答案展示练习学生思考探究、回答, 并在教师指导帮助下构建概念模型:“黑虹白巩视成像”、“瞳孔亮小暗大”、“晶状体近大远小”即时练手,巩固新知将较为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形象化,图片素材、生活实例在这里发挥了最有效的作用,化难为易。即时评价视觉的形成过程提出问题:究竟如何通过眼睛看见物体呢?在你面前有一棵大树,你是如何看到的?展示视觉形成过程动画,引导学生理解提出问题:视网膜上成像的特点?真实物体和物像一样吗?有何区别?进而引导学生明确:“视觉形成于大脑”。展示案例分析:失明的原因思考、观看动画自主描述表达视觉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分析总结、归纳视觉形成明确成像部位和视觉形成部位思考分析、回答给与学生直观的认识、理解通过层层引导,提高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同时进一步深化理解实践应用近视的成因及预防展示图片素材,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都戴眼镜? 什么是近视?近视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矫正近视?如何预防近视?展示动画演示近视的成因及矫正近视的方法思考近视学生代表谈谈近视的感受及导致近视的原因观看动画,分析理解总结归纳类比远视生活实例分析,学以致用动画演示,直观明了增强爱眼意识,讲究用眼卫生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1、眼球的结构及功能2、视觉的形成过程3、近视及其矫正和预防学生回答明确重难点常考点课堂练习PPT展示完成练习巩固新知八、板书1、眼球的结构2、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3、近视九、教学反思(一)、设计理念依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新目标教学模式,本课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给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二)、教学策略的选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知识结合起来。同时对于抽象的问题以图片素材及动画的形式呈现进行解释,不仅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加形象趣味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的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在进行实践活动之后,及时地作出总结,设计问题进行教学反馈,边教学边练习,体现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三)、这节课设计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一系列问题设计的巧妙性和评价学生的语言的丰富性,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进行改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