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教学设计兴国县第七中学 肖超一、教材分析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教材通过介绍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的利用,来阐明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一面,所以本节关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内容并不多,但是从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本章的内容却相当丰富,为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节内容安排为两课时,这是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学习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细菌或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利用及其原理。2.解释发酵现象。3.掌握制作米酒的方法及原理。(二)能力目标1.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学生小组协作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2.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自学归纳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利用。 2.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3.学会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此外,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完成实验操作。www.renjiaoshe.com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细菌或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利用及其原理。 (2)解释发酵现象。 (3)掌握制作米酒的方法及原理。2.教学难点 (1)解释发酵现象。 (2)掌握制作米酒的方法及原理。五、教学教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了观察法、实验法、自学归纳法、多媒体演示法和讨论法。六、课前准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米酒,并拍摄成微课视频。教师:1.课前培训学生,指导学生制作米酒;2.准备“发酵现象”的实验材料和用具;3.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3分钟)用一份神秘的礼物——学生亲手制作的米酒,来导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顺利地导入到本节课的内容。2.分组实验:发酵现象(12分钟)为了更好地解释发酵原理,我安排了一个分组实验。让学生进行分组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介绍实验所需的材料和用具,引发思考:(1)糖的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要用温开水? 明确实验原理。由于实验现象需要一些时间,因此,请学生先观察教师提前制作好的装置。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看:瓶中的液体会不会产生气泡?多吗?气球会不会胀大?由此能说明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酵母菌发酵会产生某种气体,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闻:取下气球,闻一闻瓶中的液体,闻到了什么气味?淡淡的酒香味。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酵母菌发酵会产生酒精。另外,酵母菌的发酵实验还需要条件,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该实验是在有氧还是无氧的条件下进行的呢?无氧。这是酵母菌发酵的条件。接下来,再让学生观察一下自己制作的实验装置,对比各小组的实验现象。请学生课后讨论分析,影响发酵时间的因素有哪些?留下思考。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酵母菌的发酵原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3.自主阅读(5分钟)这部分的内容较多,知识点琐碎,因此,我安排学生自主阅读,找出发酵食品所利用的细菌或是真菌,及其发酵的原理。培养学生通过自学,归纳和总结知识的能力。然后,通过连线练习,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最后,结合酵母菌的发酵原理,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酵母菌可以用来酿酒和发面?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做到学以致用。并为接下来学生理解制作米酒的实验原理,奠定基础。4.观看微课视频,学习制作米酒(16分钟)米酒的制作是一大难点,且实验所需时间较长,课堂无法完成。因此,我安排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课前拍摄了制作米酒的微课视频。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的感知其制作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动手欲望。之后,通过小组讨论,明确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中的关键步骤。(1)旺火蒸熟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的哪一步?(2)为什么要等米饭冷却后才能撒酒曲?(3)撒酒曲相当于哪一步?(4)为什么要在米饭中间挖一个凹坑? (5)为什么要加盖密封?(6)为什么要用凉开水冲淋?可以用没有煮沸的水吗?讨论完毕进行交流,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从而突破难点:为什么要在米饭中间挖一个凹坑?也让课堂气氛达到高潮,使学生对制作米酒增添了信心。最后,请学生帮助分析米酒变酸的原因,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也为学生课后实践奠定了基础。5.学以致用:制作酸奶(4分钟)请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来制作酸奶。请一个同学先说,其他同学补充。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学以致用。6.课堂延伸,情感升华(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通过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触发情感认知,引导学生在生活和未来工作中努力的方向,情感升华,意识提升。七、板书设计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一)发酵现象 无氧糖 二氧化碳+酒精 酵母菌(二)制作米酒八、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学生通过实验培养了相互协作能力,而且也在实验过程中向学生强调了科学的严谨性。学生的参与面较广,也注意了对学生的评价和情感教育。但是有些方面还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设计在细节方面还要再完善一下。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