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6-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第五单元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四节 鱼(第二课时)【教材分析】 本节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四节的内容。本节介绍鱼这个动物类群,与前三节中介绍的无脊椎动物不同,鱼是脊椎动物,因此本节对于学生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非常重要。在鱼的主要特征部分,教材安排了“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对鱼进行观察,辨认鱼的主要结构,并观察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让学生从鱼适应水生环境的角度,理解并掌握鱼的主要特征。本节计划两课时完成,本节课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鱼类的外形、运动和呼吸等方面的主要特征。2、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活动,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提高思维水平。情感目标: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和呼吸等,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教学设计思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来认识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从而建构鱼的主要特征及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主要概念。【教学准备】1、观察材料的准备:水槽、鲫鱼、吸管、墨汁、毛笔等。2、制作相关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提问:有些动物如“甲鱼”“章鱼”“鳄鱼”“鲨鱼”“鱿鱼”“带鱼”“鲍鱼”“娃娃鱼”“墨鱼”,名称里都有“鱼”字,它们都是鱼吗?思考,回答问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鱼类的主要特征提问:鱼有哪些特点适于生活在水中?结合学生回答归纳: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根据生活经验分析,讨论回答。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活动一:观察鱼的外形和运动出示观察提纲:提示学生从鱼的体形、身体分几部分、体色、体表、侧线等方面观察并思考鱼的这些特点是如何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2、指导学生观察鱼的鳍(参看课本20页左上图),看看它在水中是如何运动的?提问:鲫鱼的运动只靠鱼鳍就能完成吗?3、指导学生进行交流,适时补充。小组合作观察并交流观察结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能力。认识鱼的外形和运动特点都是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活动二:观察鱼的呼吸1、指导学生观察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是是同时开合,还是交替开合?指导学生用吸管把墨汁慢慢滴在鱼口前方,观察墨汁流入鱼口后,从哪流出来?播放鱼的呼吸视频2、指导学生观察鳃的颜色和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1)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2)鱼鳃的哪些特点对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3)提问: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有哪些变化?播放鱼气体交换的视频4)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用毛笔打比方,好比是鳃丝,让学生观察毛笔在水中的舒展状况和离开水后毛笔粘贴在一起的现象。观察并说出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是是交替开合。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通过观察,尝试描述鱼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通过实物观察及视频播放,让学生从形象到抽象认识鱼的鳃,建构鱼用鳃呼吸的概念,形成鱼的呼吸特点与水中生活相适应这一观点。活动三:总结鱼的主要特征引导学生归纳鱼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图片展示,提问:海马是鱼吗?归纳鱼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抽象概括提升本节课所学内容。 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说说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课本资料,分析鱼类生存面临严重威胁的主要原因。展示:我国在保护渔业资源上的做法,引导学生谈感想。联系生活,说说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保护渔业资源的迫切性,了解合理开发利用鱼类资源的具体做法。?认识保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小结反馈引导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展示反馈习题。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思考并完成反馈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检测。布置作业相关本节习题。课后完成。深化所学。板书设计 第四节 鱼 主 1、生活在水中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鱼 要 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特 3、用鳃呼吸 征 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 的协调作用游泳【教学反思】《鱼》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四节的内容。本节介绍鱼这个动物类群,与前三节中介绍的无脊椎动物不同,鱼是脊椎动物,因此本节对于学生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非常重要。在鱼的主要特征部分,教材安排了“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对鱼进行观察,辨认鱼的主要结构,并观察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让学生从鱼适应水生环境的角度,理解并掌握鱼的主要特征。本节计划两课时完成,本节课为第二课时。本节课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来认识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从而建构鱼的主要特征及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主要概念。我主要抓住鱼的形态结构特点与水中生活相适应这一主线,设计了观察鱼的外形及运动,观察鱼的呼吸两个活动。鱼的外形及运动先让学生分组观察鱼的体形特点及运动状况,观察结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得出鱼的外形及运动都是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鱼的呼吸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先让学生观察准备的实验材料,观察鳃的结构特点,并思考问题鳃为什么是鲜红色,鳃丝为什么又多又细。大部分同学能够思考出鳃中含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但为什么又多又细很多同学自己答不出来,这时可以让小组讨论,理解这样的特点有利于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鱼的口与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特点,我是通过蓝墨水从鱼的口中进入,从鱼的鳃盖后缘排出的视频让学生理解的,关于水中气体成分的变化,可以让学生根据人的呼吸过程得出。最后,学习了鳃的特点后,老师大胆提问,为什么鱼离开水会死亡?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很多同学还是没有明确的答案,这时老师用毛笔在水中,毛笔间是散开的,离开水后都粘在一起这个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白鱼离开水后鳃丝粘在一起,减少了与水接触的面积。讲授完鱼的特征后,紧接着随堂练习,区分鱼与非鱼。最后,鱼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现了学生的知识面。总之,这节课完成了知识性的目标,学生基本上掌握了鱼的主要特征,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还需要加强。(一)个人反思 实验教学不能仅仅关注学生有没有兴趣,有没有动手,而应该关注学生在动手之余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推断出实验结论,从而从根本上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二)专家点评 这是一堂生动,高效的生物实验课,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启迪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实验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