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说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描述人的性别遗传课程目标分解核心概念核心概念体系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人的性别遗传男女染色体的差别找出通过图片对比,交流表达用自己的话说出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总结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参与目标叙写1.学生通过图片对比,找出男女染色体的差别。2.学生参与,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二、教材结构 《性别和性别决定》属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范畴,本节课的重点是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我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是: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另外基于社会上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倾向,把生男生女的责任推于女性,导致了许多悲剧的产生。这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必要通过教学了解科学真相,这是我确立重点的依据。生男生女的原理,在知识联系上属于断层,突如其来,而且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确立为难点,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游戏活动来突破这个难点。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通过图片对比,找出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2.学生参与,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能力目标: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 情感目标: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2、教学重难点重点: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 难点: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设计了观察、模拟实验、讨论、交流、归纳等环节,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开展学习。同时采用了问题串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1、关于导课: 通过“想一想,议一议”为什么这对双胞胎的性别不同呢?男女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呢?2、新课: 本节教学从观察人染色体的图片、为染色体配对、寻找男女染色体异同开始,本节教学内容并不难,时间也较充裕,我会通过安排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获得结论。探究主题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异 关于男女染色体的差别,教材编入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我首先提出问题人的性别差异是有什么决定的引导学生思考是关键,首先向学生介绍“发现性染色体”的一些背景知识,再安排学生仔细观察,找出男女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引出“性染色体”概念。第二部分,生男生女几乎均等的问题,首先提出以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成对的,精子和卵细胞内会有几条性染色体?如果根据性染色体区分生殖细胞,精子有几种?卵细胞有几种?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理解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探究主题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为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小组3人,一位同学负责从“精子”的纸袋中随机取出一枚棋子,另一位同学负责从“卵细胞”的纸袋中随机取出一枚棋子,第三位同学负责记录两枚棋子代表的性染色体组成。每次取完记录后,再将棋子放回袋中并摇匀,在表格中记录10次。按步骤完成探究活动,小组记录结果进行统计整理。 次数性别12345678910合计(白黑)生男???????????(白白)生女???????????本小组的实验结果是,男:女= : 。老师在白板上统计全班各组模拟结果。老师可引用全年级学生的统计总数,甚至推广到全国人口。全班各组记录结果进行统计整理。 次数性别12345678910合计(白黑)生男???????????(白白)生女???????????全班各组的实验结果是,男:女= : 。质疑:为什么有的小组实验结果男女比例不是1:1呢? 通过解读我国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表,认识到范围越大男女比例越接近1:1。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3、完成学案中的疑难问题(说一说):⑴、生男生女取决于什么呢?⑵、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中,男女比例大致是1:1;而在一个多子女家庭中,男女比例不是1:1的情形也很多。请你运用本节所学知识,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5、知识点小结6. 当堂训练(见学案)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性染色体 体细胞 男:22对+XY(或44+XY) 女:22对+XX(或44+XX) 生殖细胞 精子:22+X或22+Y 卵细胞22+X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我力争做到: 1、贯彻落实《新课标》“三生”课堂的教学理念,即生命,生动,生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诱导发现,合作探究,思考拓展,当堂检测等环节逐步落实教学目标。 2、通过多媒体课件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抽象内容具体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时间把握上有点前松后紧,需合理调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