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芜湖市第七中学 八 年级 生物 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主备教师安韦授课教师安韦教学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事例的分析,养成运用生物知识分析生活中现象的能力。2.培养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生物进化事例的分析,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理解环保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教学难点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实验法教学准备PPT, 实验器材教 学 步 骤设计意图【情景导入】 视频导入: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通过这段视频学生能发现什么样的问题?学生思考回答。那么是什么原因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呢? 引入本节课题。【课堂探究】探究任务一:保护色及其意义展示资料:1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绿树成阴。那里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桦尺蠖,其成虫是一种飞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树干上。1850年,一些生物学家来这里考察,发现大多数桦尺蠖成虫的体色是浅色的,只有少数是深色的,这些深色的桦尺蠖是浅色桦尺蠖在自然条件下的变异类型。 100年以后,也就是1950年,曼彻斯特已经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这里工厂林立,烟雾弥漫,工厂排出的煤烟杀死了地衣,结果使树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这时候,又有一些生物学家到这里考察,使他们惊讶的是,这里的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而浅色的桦尺蠖却成了少数。提问:你能解释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原因吗?学生思考回答。老师补充说明原因:长满地衣的树干,浅色桦尺蠖不容易被鸟类捕食,深色桦尺蠖容易被鸟类捕食;被污染的黑褐色树干,浅色型桦尺蛾容易被鸟类捕食,深色桦尺蛾不容易被鸟类捕食。举例自然界像这样的例子很多,引入保护色的概念及其意义。保护色:动物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保护色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学生思考回答后总结。1、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2、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那么这些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呢?探究任务二:保护色形成的原因模拟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提出问题:动物保护色的形成与环境有关吗?假 设:体表颜色与环境颜色相似的动物能更好地生存下来。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分组: 6人一组组长(1人):组织、发令、记录、监督、补充幸存者后代。(每个幸存者产生3个后代)捕食者(5人):要随机捕食,每代捕食8次,每次捕食1个。幸存者总数为10时,停止捕食。(猎物:小纸片 环境:大彩纸)捕猎方式及注意问题:①把“猎物” 均匀地撒在模拟环境,不要使“猎物”粘在一起。各种体色的猎物共40个。② “捕食者”捕猎前背对桌子,要求每次只捕食一个“猎物”且捕捉时不能特意寻找某种颜色的“猎物”,动作要快,每代连续捕食6次。③每一代“幸存者”还剩10个时,组长要通知组员停止捕食。统计“幸存者”中不同体色动物的个数,补充幸存者的后代。学生实验,统计记录。实验后讨论交流:1、第一代和第五代中,分别是哪种颜色的“幸存者”最多?这与彩纸的颜色有什么关系?答:与底色相同的。纸片颜色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捕食者发现,生存下来的机会更大。2、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幸存者”的数目有什么变化?第一代和第五代之间又有什么变化?答:与第一代比较,第二代时,个别颜色纸片个体消失,底色纸片个体增多;第五代时,其他颜色纸片个体都消失,剩下的全是底色纸片个体。比较第一代和第五代的“幸存者”,是否所有颜色都有“幸存者”?为什么?答:否。由于环境的选择,其他颜色个体被淘汰了。4、通过上面的模拟实验,你能推测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吗?从中你能简单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吗?答: 生物的体色会产生各种可遗传变异,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与环境颜色相似体色的个体更容易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通过逐代的累积,与环境颜色相似体色的个体数量越来越多,其他颜色个体逐步被淘汰,于是形成了与环境颜色相似的保护色。生物进化的原因:适者生存。总结保护色形成的原因:适者生存。体表颜色与环境颜色相似的动物能更好地生存下来,一代一代下去, 就逐渐形成了与环境颜色一致的保护色。探究任务三:自然选择通过阅读课本图片学生先尝试长颈鹿脖子长的现象。教师放FLASH动画,通过视频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同时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生物之间会进行生存斗争?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总结。生物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而食物和空间又是有限的。再引入过度繁殖现象。2、生物后代出现的变异都是适应环境的吗?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总结。有的变异适应环境,有的不适应环境。变异是不定向的。3、什么样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存活下来呢?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总结。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存活,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总结自然选择内容:过度繁殖,遗传和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最后导入自然选择概念: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课堂小结:探究任务一:保护色及其意义保护色: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意义:有利于动物捕食和避敌,有利于繁衍后代。探究任务二:保护色的形成原因——适者生存的结果探究任务三:自然选择提出者:达尔文 《物种起源》的核心思想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现象。作业通过视频引入能迅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过渡,引入保护色形成的原因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有利于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总结本节课内容,让学生查缺补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