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观察鸡卵的结构》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八年级下册“生物生殖和发育”的最后一块内容。学习本节时,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生物生殖和发育的初步知识,因此,更有利于学生突破本节的重难点。教材选用鸡卵作为代表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来获取相关知识,贴近生活,增添情趣。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2.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能力目标:1.在交流与讨论中,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在开放性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合作、交流中,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在开展搭建人工鸟巢等一系列课外实践活动中,确立爱鸟护鸟的意识,热爱大自然、珍爱动物的情感。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1.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2.鸟的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 难点: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突破: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来观察鸡卵的结构,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用一定量的图片来展示鸟的生殖和发育的一般过程,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归纳。四、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授法、实验法、合作探究法 。五、实验材料新鲜生鸡卵、熟鸡卵、带盖食品盒、放大镜、玻璃球、烧杯、镊子。六、教学过程1、观察鸡卵的外形。取一枚新鲜生鸡卵,先用肉眼观察,鸡卵一端大,一端小,大的这端我们称钝端,小的这端我们称锐端。鸡卵的表面看上去很光滑。然后用放大镜观察卵壳的表面,发现卵的表面有许多小的凹陷,这是气孔。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验证气孔的通气作用。2、探卵壳单手用力握鸡卵(熟鸡卵),看看会不会轻易握碎,思考是什么结构在起作用?这说明卵壳有何作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卵壳的保护作用。3、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每个组再分成两个小组,一组用新鲜生鸡卵观察,一组用熟鸡卵观察。然后小组交流讨论观察到的鸡卵结构及其功能。①用镊子将卵壳钝端轻轻敲出裂痕,剥开卵壳。发现紧贴卵壳有一层薄薄的膜,这是卵壳膜 ,它有什么作用呢?教师展示一枚去壳的鸡卵,让学生摸一摸,感受薄薄的卵壳膜的保护作用。 ②用镊子小心除去外层卵壳膜,可见一小空腔,这就是气室。鸡卵气体交换的场所。③用镊子进一步扩大卵壳膜破口,将气室下面透明的一层薄膜夹破,使里面的内容物缓慢的倒入带盖食品盒中,对照课本P18页图仔细观察鸡卵的卵白、卵黄、系带等各部分结构。 ④观察卵黄上有没有盘状的小白点,思考:小白点是什么结构?教师播放受精的鸡卵胚胎发育成雏鸡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胚盘是鸡卵胚胎发育的场所。接着追问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哪来的?学生能猜测到是卵黄和卵白提供的。我们吃鸡卵就是吃卵白和卵黄,它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⑤卵黄与卵白界线分明,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一种特殊的透明结构呢?你能用什么办法验证吗?教师引导学生用镊子先轻轻按压卵黄,再把卵黄刺破并拨出来,感受卵黄膜的存在。4、最后教师播放鸡卵结构的图片,让学生说出鸡卵的结构名称。鸡卵具有这样复杂的结构对适应陆地生活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能概括出是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由此可见,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5、【合作探究】——加深理解鸟卵结构和功能①如果我们把鸡蛋放在桌上滚动,不管它怎么滚动,卵黄始终位于卵白的内部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系带固定卵黄、悬挂、减震的作用②胚胎的发育离不开氧气和养料,这两类物质分别由什么提供?氧气由气室提供;养料由卵白和卵黄提供,卵黄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部分。③刚才大家看到的气室容积大还是小?那么如何提供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大量氧气呢?(提示:观察卵壳)气室容积小, 卵壳上有许多小孔,氧气能够由小孔进入气室 。④有人说,一个鸡蛋就是一个卵细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不同意,卵细胞是由卵黄膜、卵黄和胚盘组成。6、总结鸡卵各部分的结构和作用,用线连起来。卵壳 保护作用卵壳膜 悬挂卵黄,固定和减震,利于孵化气室 保护作用,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和水卵白 是胚胎发育的部位,里面含有细胞核系带 贮存空气,为胚胎发育时的呼吸提供氧气卵黄膜 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卵黄胚盘7、课外探索据相关报道,有人生产一种假鸡蛋来危害人类,同学们你能否根据所学的知识来辨认真假鸡蛋呢?七、教学反思: 我设计的小组合作探究实验《观察鸡卵的结构》,使抽象的鸡卵结构问题具体化和直观性,同时通过单手握鸡卵,触摸卵壳膜,观看胚胎发育的图片等等来感受鸡卵各结构的功能,使教学过程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生物科学实验能力的提高。实验中我用透明的带盖塑料盒放新鲜鸡卵,这样能把实验用的鸡卵带回家食用,既节约又环保。观察鸡卵的时候我让学生用新鲜生鸡卵和熟鸡卵同时观察,通过对比更能很好的认清鸡卵的结构。实验后,对于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给于纠正,让学生改进、提高,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请小组汇报结果的同时,我请同学来画鸡卵的结构图,加深了学生对鸡卵结构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生物绘图能力。整个的实验过程达到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表达交流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