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血量血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解释血型和输血的原理说出止血的有效措施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讨论有关血型发现的资料,提升分析与概括能力尝试进行模拟实验,模仿血型鉴定过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血液发现”的科学史学习,认同质疑严谨科学精神二、教学重点输血与血型、血量的关系三、教学难点ABO血型的验证原理四、教学方法:调查、探究、讨论相结合??五、课时分配:一课时??六、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1000ml烧杯四个,红墨水2、学生准备进行分组和预习七、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师:前不久从报纸上看到这样的一份报道,某地发生一起车祸,多人受伤,其中两人由于失血过多,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思考,为什么失血过多人会死亡,血液对人有什么作用?生:血液对人体很重要,担负着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各种物质的运输。如果失血过多,各种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不能正常进行。师:对于那些失血过多的伤者,可以采取的针对性的紧急救治措施应该怎样,可以减少人员死亡?生:输血师:在这一过程中,是有血就可以输,还是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生:要注意血型师:本节我们就这方面内容作进一步了解。同学们结合[学案1]展开血型及有关的学习和认识。(呈现第一部分教学目标)二、自学检测 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提出本科所需掌握的问题。 1.人体的血量,一次失血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ABO血型的发现者,ABO血型的种类 3.安全输血的原则 4.什么叫成分输血 5.无偿献血的好处。健康成年人适量输血为什么不会影响健康?三、合学解问 以小组的形式,参照学案中提供的建议、思考题及相关资料,展开学习讨论和交流。 结合讨论题,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认识和看法。①人类的血型有四种类型:A型、B型、AB型、O型,血型是遗传决定的,也是可以遗传的。②人类的血型是由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在1900年发现的。但是兰德斯坦纳最初的发现只提到三种类型,没有AB型,后来人们又发现了第四种血型。直到1928年,全世界的血型名称才被统一。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逐步的,不断完善的,牛顿曾经这样说过:人们看着我高大,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今天认识的知识、规律,就是学习和继承前人的文化,我们应该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我们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中,既要尊重科学,但又不能迷信科学,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要敢于怀疑,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输血现已成为临床实际可行的重要治疗措施。有关这部分内容,请同学们参看[学案2]完成相关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进行模拟血型鉴定。 请各组派代表介绍本组血型鉴定的过程和鉴定结果。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A型血清无凝集有凝集无凝集有凝集B型血清有凝集无凝集无凝集有凝集其他同学是否认可这位同学的鉴定方案,鉴定结果是否正确? (其他各组分别简要介绍各组的鉴定结果,分别准备有代表四种血液的模拟血样,每种血样均有2—3个组进行鉴定。) 根据各组的鉴定结果,如果出现意外情况需要输血治疗时,可以输哪种类型的血? 输血关系列表归纳下来,大家观察看有什么规律? 受血者血型献血者血型ABOABABDAB输血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若少量输异型血需进行凝血实验。输血可以救治人的生命,那么,血液从何而来?生:献血。你怎样评价无偿献血?持什么观点?献血是否影响身体健康?结合[学案3]内容展开自由讨论 从血量来看,一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约占体重的8%,如一个50公斤体重的成人总血量约有4000毫升。一次献血量为200—400毫升,只占全身总血量的1/10——1/20。 人体内有部分血液储存在人体的血液“仓库”,如肝、脾等器官,当机体活动增强或献血后,“仓库”里的血就会调动到血液循环中来。血量可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恢复,不会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和血压。 血液和其他有生命的东西一样,在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各种人体血细胞都有一定的寿命。衰老的血细胞不断地死亡,由骨髓制造新的细胞来补充,献血后,骨髓造血功能回加强,使血液成份维持相对的恒定。因此,献血无损健康的。 适量献血对身体不会有危害,一定程度还有益处。在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愿我们能够献出一份爱,让血脉相通,真情流淌。我们依靠,所以我们生存。四.拓学再问 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对于严重贫血者,你认为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为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