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核心内容是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经历了几十亿年,没有人能够亲历这一过程。那么,人们是怎样知道生物进化的历程的?这是学生感到迷惑的问题。因此,教材在介绍生物进化的历程之前,先介绍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以及生物进化的证据。【教学目标】1.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2.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3.列举生物进化的证据。【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2.教学难点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视频、图片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命的起源》,生命从无到有的过程,生物进化的历程则是生物逐步发展变化的过程。科学家在对生命起源问题展开争论的同时也在探索着生物进化的历程,而在探索中要有足够的证据,那么,有哪些证据能帮我们认识生物进化历程呢? 倾听老师讲述,开始新课的学习二、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1.请学生观看一些化石图片,引出化石是探索生物进化历程的直接证据。2.化石为生物进化的研究提供了多方面的证据: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资料分析(1)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在不同地层中埋藏的顺序,由此你能推测它们的进化顺序吗? (2)观察始孔子鸟化石,与爬行动物和鸟类进行比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提出比较生物的同源器官,认识生物间的亲缘关系。2、比较解剖学上的同源器官:引导学生观察P58图7-24几种动物的前肢骨骼比较,找到它们的异同,说明它们可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3、胚胎学证据:不同生物的胚胎在初期都非常相似,都有尾和类似腮的结构,研究和比较生物胚胎可以得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4、分子生物学研究细胞色素C的差异,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新的证据,提供数据,简单讲解细胞色素C的相关知识。小结:以上证据的应用中,都用到了一种方法——比较。从地质年代对比生物是纵向比较,从同源器官对比生物是横向比较。阅读课本资料,分析古生物的遗体,遗物,遗迹被埋藏在地下,长期在地应力的作用复杂的变化成为化石。回答: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分析始孔子鸟具备哪些过渡类型特征,讨论回答。认识同源器官看图说明分析数据,解释表中生物的亲缘关系看书: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三、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与原始生命起源一样,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过程。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形成的。在进化的早期,由于营养方式的差异,原始生命的一部分进化为具有叶绿素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为不含叶绿素的原始单细胞动物。以后,这两类原始生物分别沿着一定的历程发展为动物界和植物界。1、植物进化的历程: 利用书上的进化历程图,组织学生对不同类群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环境比较分析,哪类生物结构简单,比较低等,哪类生物比较复杂,较为高等,最后总结植物进化的历程。提问:植物进化的历程可以反映生物进化的什么趋势? 从生活环境看,进化的历程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结构分析看,是从简单到复杂;植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低等向高等发展。2、动物进化的历程: 科学家用同样的方法研究动物进化的过程。提供动物各类群名称及特征,比较各类动物的特点,并归纳动物进化的历程以及进化的趋势。3.课堂练习积极思考,回忆所学知识。请学生将书上图补全对生物进化历程有整体的概念,进行归纳 根据所学知识,将各种动物类群排列出进化的顺序。学生完成四、总结1.研究生物进化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化石,比较研究方法运用的最广最有效。2.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向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有整体的理解和记忆。【板书设计】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1、化石{纵向比较}2、比较解剖学上的同源器官 3、比较红细胞色素c组成氨基酸种类{横向比较}二、生物进化的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课后反思】学生对于化石有一定的了解,也知道化石的年代代表该生物所处年代,而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又可以了解到根据化石证据可以进行比较,得到生物大致的进化历程,所以比较感兴趣。细胞色素C是学生未接触的,其作为蛋白质的作用学生也不会较深理解,但是不同类生物之间其差别的显著性可以使学生理解其对生物进化历程研究的重要性。通过填充生物进化历程树,可以让学生回忆生物学所学的植物、动物的顺序是符合生物进化历程的,其结构和生理特性是符合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本节课不足之处是:对学生启发问题价值不高,教学环节不够流畅,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不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