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节《鸟》的教学设计 时间:2016年10月11日 授课班级:八(5)班 授课:罗簪妹课题第六节鸟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2.能力目标: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的探究活动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树立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意识教学重点1.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2.鸟类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1.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2.鸟类的主要特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鸟类的相关视频,各种鸟类的图片。学生准备自己熟悉的鸟的资料。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设计意图课程引入学生观看,引出课题播放鸟飞行的图片。激发兴趣,引起疑问:多种多样的鸟看图或结合自己的知识写出鸟名,环境。回答问题。展示许多鸟的图片点拨总结引出课本内容。初步认识鸟类的多样性。学生思考填回答推测:鸟喙的特征与鸟的食性之间有什么联系,鸟足的特征与鸟的生活环境的联系?自主阅读教材第30-31页内容,完成教材中的讨论.推测:鸟喙的特征与鸟的食性之间有什么联系,鸟足的特征与鸟的生活环境的联系?认识鸟的特征与生活和环境的关系。鸟的主要特征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做出假设。每个同学写出自己认为鸟类可以飞行的原因?最后由学生作出假设:鸟的外形、羽毛、胸肌、骨骼等方面的特征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师评价并引导出外形、羽毛、胸肌、骨骼等方面的特征。学生依据经验作出假设的能力。探究1鸟的外部形态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探究1鸟的外部形态鸟类的体表被覆盖着什么?有何意义?鸟的翅膀展开,你们能识别出于飞行有关的羽毛吗?培养学生有目的进行观察,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探究2鸟的内部特征肌肉和骨骼结合教材图片及食物得出:鸟的胸肌发达‘在鸟的骨骼模型,指出胸骨和龙骨突的位置,明确胸肌付着其上,胸肌的收缩和舒张牵动两翼运动。总结得出鸟的骨骼轻、薄、坚固。学生看图、分析出结论:学生观察教材“鸟体内的气囊”图文,请学生在图中标注出鸟呼气和吸气气体在肺和气囊中的流动方向。探究2鸟的内部特征一.肌肉和骨骼:指导学生观察鸟的头骨,口中有无牙齿、鸡脚骨横切面、鸡胸肉等相关图片,完成思考题。1、鸟的胸肌与其他部位的肌肉相比,发达程度如何?观察胸肌的着生部位,联想胸肌与飞行的关系?2、观察回答鸟的骨骼有哪些特点?二、鸟的其他特征:播放鸟呼吸气体进出肺和气囊的动画,让学生观察教材“鸟体内的气囊”图文,请学生认真观察图中鸟呼气、吸气时气体在肺和气囊中的流动方向。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图文转换能力。归纳得出鸟的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呼吸请学生总结鸟具有的特征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概念。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结合课前知识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提问:假设自然界没有了鸟类,那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师生归纳总结。促进爱护鸟类情感的形成。小结微课梳理总结,完成习题,巩固所学请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收获。2、习题检测、反馈。总结归纳所学,及时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