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感觉和感觉器官一、教材分析这节内容主要介绍人体感受外界刺激和反射活动起点——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有关知识内容。由于人所获取的信息主要来自眼与耳,我们通过对眼与耳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来了解视觉和听觉的形成。同时,人体也通过其他感受器来感知外界刺激变化,所以也介绍了其他感觉——嗅觉、味觉、触觉、温度觉。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1)说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2)描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3)说出视觉产生的基本过程;(4)解释近视、远视视物不清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2、能力目标(1)使用眼球模型,了解眼球的结构;(2)通过对图片、模型的分析,提高读图、分析、归纳整理及表达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学习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感受人体结构的精巧与复杂,自觉接受有关眼的卫生保健的教育。 (2)认同异常视觉与不良习惯的关系,关注用眼健康。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2、视觉的形成过程; 3、视力异常的几种现象及其预防。难点:视觉形成的过程。四、学情分析本章内容属于教学过程中比较难的一个环节,知识性和理论性非常强,又不易理解,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并能够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眼的结构及视觉的形成以动画形式展现适合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变抽象为形象,学生容易掌握,所以学习起来也很容易。五、教具准备眼球模型、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方法教法:讨论法、讲解法、演示法。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资源设计意图、依据导入新课:一、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由反射弧的组成导入新课。组织活动:引导学生找出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学生回答。阅读课本P80找出答案。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二眼眼球的结构观察眼球模型,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由前向后、由上向下、由外向内。指导学生识别眼球模型显示的各部分结构。学生按照观察事物方法观察眼球模型。学生绘眼球水平切面图,注明各部分名称。回答眼球结构各部分名称。学生归纳眼球结构。眼球模型多媒体通过活动,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交流表达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究、分析讨论等过程中寻找新知识。眼球结构的功能展示观察眼球结构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2理解眼球结构的功能眼球结构与照相机的结构有哪些相同?学生观察,回答问题。学生回答眼球结构的功能。学生思考回答。多媒体从生活实际出发在观察、分析、交流等活动中,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从中学到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视觉的形成提出问题:人的视觉是怎样形成的?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近视眼的预防:“三要”、“四不看”。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学生观察,回答问题。学生观察,解释原因。学生边观看边纠正错误做法。多媒体从生活实际出发,促使学生在观察、分析、交流等活动中获得知识,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体验学习的快乐,能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拓展与小结教师引导、适时进行情感教育。归纳本节要点。学生归纳知识。珍爱眼睛。课堂检测多媒体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检测1.眼球中对进入眼球的外界物体的反射光,具有折射作用的最主要的结构是 ( ) 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 D、玻璃体2.形成视觉的关键部位是( ) A、视网膜 B、视神经 C、睫状体 D、大脑皮层视觉中枢3.对眼球具有营养作用的是( )A、巩膜 B、角膜 C、视网膜 D、脉络膜4.能感受光刺激的是( )A、虹膜 B、角膜 C、视网膜 D、巩膜5.造成假性近视,是由于睫状肌持续收缩,使得( ) A、眼球前后径过长 B、眼球前后径变短 C、眼球晶状体的凸度增大 D、眼球晶状体的凸度过小6.小明经常长时间看漫画书导致了近视眼,则他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近视镜是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凹面镜 7.“红灯”的光线进入司机眼球成像的先后顺序( )①角膜②晶状体 ③ 视网膜④ 瞳孔A、①④②③ B、④①②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8.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 ) A、虹膜和角膜 B、角膜和巩膜 C、角膜和虹膜 D、巩膜和虹膜八、板书设计第二节 感觉和感觉器官一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二 眼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视觉的形成九、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能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启发为主,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旋律,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充分体现全面育人的新课程精神。在教材方面,学会阅读,练习获得文本的能力,,也突出本课的重难点,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小组的功能。 但由于对学情估计不足,小组合作不够充分,课堂调控不够灵动,同时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堂课后面有点“赶”进度的味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