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苔藓植物课型实验课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新课程标准》中10个一级主题的第八大主题“生物的多样性”其二级主题“生物的多样性”中,具体内容主要以观察葫芦藓和泥炭藓为例,概述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认同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本教学设计是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教学实际及生活进行加工设计,在学习了苔藓植物的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目的在于将课本中的知识落实到生活中,突出体现初中生物学“人与生物圈”的主题。学情分析植物部分中学生最熟悉的是被子植物的特征,其次是裸子植物,最不熟悉的是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征。又因为苔藓植物矮小,观察难度更大,所以对苔藓植物的结构知之甚少。通过一年半的生物学学习,学生能够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为本节课显微观察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概述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能力目标: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情感态度目标: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领悟苔藓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叶的结构特点教学手段多媒体、mini电视频连接线VGA 学法指导观察法教学资源显微镜、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解剖器、纱布、吸水纸等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复备环节1导入回顾蕨类植物的特征出示在铁线蕨盆中低矮的苔藓问:为什么苔藓如此低矮,必须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呢?出示本节课的课题——苔藓植物。回顾蕨类植物相关知识。思考问题引入,引发思考。环节2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出示常见苔藓植物的图片讲:今天我们以葫芦藓和泥炭藓为例,学习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聆听明确本节课观察的典型生物。一、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1、观察葫芦藓或泥炭藓(1)宏观观察葫芦藓或泥炭藓我们按照学案中[课堂练习(1)外部特征]的要求来观察。 总结葫芦藓和泥炭藓的外部特征。小组分工肉眼观察苔藓,完成学案(1)。明确观察顺序,由宏观观察开始,激发学生探索苔藓植物的内部结构。(2)微观观察葫芦藓或泥炭藓 ①制作临时装片 △擦 △滴 △取:用镊子从葫芦藓或泥炭藓植株上剪取一片叶 △放 △展(借助解剖针) △盖(45。)②显微镜观察 先进行10X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叶绿体吗?叶由几层细胞?再进行40X镜下观察,可以观察到几种形态结构的细胞呢?分别是什么? 注意:△盖(45。):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边,将其另一端接触载玻片水滴的边缘,呈45。角轻轻放下。△制作完成放到载物台之前,检查是否有水在外,否则会污染镜头。 投影学生的显微镜镜下图。制作临时玻片显微观察展示镜下图汇报小组合作实验,并通过mini电视频连接线VGA展示学生镜下图,创造良好的实验氛围。2、总结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 出示葫芦藓和泥炭藓的叶镜下图(10X和40X) 讲:葫芦藓的叶由几层细胞构成?细胞壁加厚位置的细胞是导管吗?那么苔藓的根是真正的根吗?根应具备什么功能?观察过苔藓植物的结构后,你能说说为什么苔藓植物如此矮小,而且必须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吗? 总结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观察镜下图,订正学案。思考,回答。总结头脑风暴,发散思维,推理总结出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环节3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问:苔藓植物的植株如此矮小,结构如此简单,它在生物圈存在有何意义呢?播放“探究二氧化硫对苔藓植物生长的影响”视频。出示大叶藓的相关资料苔藓植物是空气和土壤污染的指示植物。苔藓植物可用于医药。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突出体现初中生物学“人与生物圈”的主题。环节4小结以思维导图总结本节课知识。填写学案中的思维导图。系统知识,巩固知识。教学反思:加强实验后学生按照观察顺序汇报;学生可以推测多一些,比如:中肋,引发认知冲突;3、实验探索课题 (1)注意让学生进行防护,购买防护装置; (2)将定性实验变为定量课题实验:控制NaHSO3 和醋酸的量,可以寻找四个梯度,观察苔藓植物的变化(数样方,放置边长1厘米的苔藓)。一、学习目标: 能够概述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二、课堂练习: 1、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1)外部特征 肉眼观察葫芦藓或泥炭藓① 将一株苔藓贴在右侧方框内, 并标注各部分结构名称。② 用直尺测量______藓植株高____厘米。(2)内部结构(制作葫芦藓或泥炭藓的叶的临时装片并观察) 实验步骤:①制作临时装片 △擦 △滴 △取:用镊子从葫芦藓或泥炭藓植株上剪取一片叶△放 △展(借助解剖针) △盖(45。)②显微镜观察及思考 葫芦藓或泥炭藓的叶由__层细胞构成,叶中有__(有或无)叶绿体,叶中__(有或无)导管,因此叶既能进行_____作用又能吸收_______。2、小结三、课堂检测1、最容易找到苔藓植物的环境是( ) A、向阳干燥、无污染 B、背阴潮湿、无污染 C、背阴潮湿、有污染 D、向阳干燥、有污染2、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共同特点是( )A、无根、茎、叶的分化 B、都有根、茎、叶的分化C、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D、都用孢子繁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