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社会行为》教学设计方案台山市李树芬纪念中学 赖小凡课题名称《社会行为》科 目生物年级八年级教学时间一课时(40分钟)学习者特征分析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很多,如大象、蜜蜂等,学生对本节内容会很感兴趣。但要引导其把握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即群体中的分工与合作,从而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了解并且掌握动物的社会行为,以便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动物。2.通过本节的学习,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二、知识目标1.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概念。2.社会行为的特征。三、知识与技能1.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理解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2.研究并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2.社会行为的特征。教学难点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2. 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2、设计并制作课件。3、录像片段。学生准备:1、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录像片。2、仔细观察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的行为。3、完成自学提示。教 学 设 计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导 入观看蚂蚁图片,讨论对蚂蚁的了解。像蚂蚁一样,生物圈中的许多动物都是群体生活的,构成了一个小的社会,这个社会是不是只是多个个体简单的聚集在一起呢?他们中的每一个个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 学生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领学生走入生活新 授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上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最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社会行为的特征。学生能提出很多问题。如:群居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首领都是执行一样的功能么? 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意识。?白蚁的社会分工:雌蚁、雄蚁、工蚁、兵蚁。哺乳动物的群体中有等级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形成等级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白蚁、狒狒群体的社会行为特点。问题:1.一个白蚁群由哪几种白蚁组成?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2.在狒狒群体中怎样才能当首领?有哪些特权?它的职责又是什么????学生看录像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带着问题观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的参与到分析和讨论中,在表达交流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更好的掌握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3.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学生热烈的讨论,最后总结出社会行为的特征。进行推测,能够使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对社会行为的特征加深了理解,同时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结:动物群体生活的意义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的延续都是很重要的。动物为什么要结群生活呢?它们的群体生活是如何维系的?提出问题,讨论总结认识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的延续有重要的意义。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个体之间分工和合作就需要进行信息的交流,它们之间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呢?这就是我们需要探究的第二个问题:动物的信息交流。学生提出问题:1.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是如何实现分工合作的?2.群体中的社会行为的意义是什么?3.动物群体中存在信息交流吗??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思维能力。动物群体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信息交流方式。问题:什么是动物的通讯?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和意义是什么?你能用我们的探究成果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出示课件:学以致用传说公元前202年,项羽逃到乌江边,看到张良用糖浆把蚂蚁排成的“霸王自刎乌江”六个大字,气得拔剑自刎。你知道张良利用蚂蚁的什么行为?我们今天的研究成果在生产生活中还有什么应用?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第51页第一段文字。学生看录像后(或阅读完后),说出动物群体间的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动作、声音,这种交流使群体间保持联系,共同取食和御敌。(学生思考讨论)张良事先用糖浆写好“霸王乌江自刎”六个大字,一只蚂蚁嗅到糖香,立刻用触角将这个信息传递给其他的同伴,其他的蚂蚁沿着这只蚂蚁一路留下的气味找到了食物,从而在糖浆上聚成了蚂蚁字。张良是利用了蚂蚁爱吃糖及有信息传递的特征。1:在农业上可以利用昆虫之间的这种气味传递来几种灭虫。2:也可以利用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之间的通讯,控制昆虫的繁殖。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明白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小 结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动物与人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人类与动物的地位是平等的,我们不应该由于自己的私心而去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人类应更好地处理好与动物的关系尊重动物的各种行为使学生明白这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利用动物的行为、语言为人类服务从而使人与动物的关系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练习一.选择题1、典型的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中,个体之间的关系是( )A、对群体的作用相同,地位平等B、对群体的作用不同,地位平等 C、对群体的作用不同,地位不平等D、对群体的作用相同,地位不平等2、下列动物群体中,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A、蜜蜂的群体 B、白蚁的群体 C、狒狒的群体 D、洄游的鱼3、下列几项动物的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 )A、? 蜜蜂的舞蹈动作B、 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C、 鸟类的各种鸣叫声D、 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4.探究蚂蚁的觅食及搬家行为后,发现蚂蚁的“语言”主要是( )A声音 B、动作 C、气味 D、光线5.下列各种现象,属于动物间“通讯”的是( )A、老虎踩着出发时的脚印归来 B、蚂蚁根据同伴的分泌物找到食物 C、警犬通过嗅觉找到匿藏的罪犯D、小动物闻到老虎的气味纷纷逃避6.狒狒群体中担任首领的一般是( )A、最强壮的雌狒狒 B、最强壮的雄狒狒 C、群体中的任何一个体 D、最强壮的雌狒狒和雄狒狒二、判断题:(1)利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昆虫性外激素可以诱捕相应的农业害虫。( )(2)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往往是年长者为“首领”。( )教学反思动物的群体生活及社会行为离不开信息交流,动物的信息是什么,怎么交流?对于这些问题进行单纯的讲解,学生也能记住,但是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很容易处于机械的记忆状态。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培养学生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在问题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获得知识,使探究更有趣、更有效,学生对知识记得扎实,难以忘怀。板书设计第三节 社会行为一、概念:二、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三、信息交流:群体中的不同个体间随时交流信息1.方式:动作、声音和气味等。2.意义:使群体间保持联系,共同取食和御敌,有利于生存、繁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