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血液循环知 识 目 标1、 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2、 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的变化。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能 力 目 标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能力;2、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3、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情 感 目 标1、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2、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认同健康而强壮的心脏对生命的重要意义,培养珍爱生 命的意识。3、引导学生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教 学 重 点: 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教 学 难 点 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教学方法:1、问题教学法——设置疑问,引起思考。2、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3、直观式——多媒体演示。 4、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学法指导:1、联系已学的血液、血管、心脏相关知识认真仔细观看视频,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分析循环过程的血液成分变化,明白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协作关系、血液循环的意义所在。2、分别联系“消化与吸收”和“人体的呼吸”学习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和作用,认识到人体生理活动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初步建立人体是一个整体的意识。教学准备:学生:1、预习有关血液循环的内容 2、阅读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教师:制作血液循环的课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为什么贫血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容易疲倦的症状? 2、识别图中的三种血管,指出适合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并说明其特点。3、心脏有哪几个腔?分别与什么血管连通? 预习自测:1、血液循环可人为地分成哪两条路线?2、把这两者连通起来的是什么器官? 3、你怎么理解体循环的“体”?你认为通过体循环起到什么作用?4、肺循环是发生在哪两部分之间的血液循环?你认为肺循环有什么作用?5、判断正误:(1)动脉里流的血叫动脉血( ) (2)静脉里流的血叫静脉血( )6、动脉血与静脉血的主要不同之处是什么?导入新课 :我们已学习了血液、血管、心脏的内容,了解到心脏和全身的血管组成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就在这个管道中循环地流动着。播放视频:人体的血液循环 多媒体展示体循环途径和和肺循环途径(分步观察,先观察体循环,再观察肺循环。适时暂停,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观观察提纲::(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细致观看视频,探究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先观察体循环,教师指导:1、体循环的起点、终点分别是哪儿?2、体循环的大致路径是怎样的?3、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在这些部位发生 改变?4、体循环产生了什么意义?再观察肺循环,教师指导观察:1、肺循环的起点、终点分别是哪儿?2、肺循环的大致路径是怎样的?3、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在这些部位发生 改变?4、肺循环产生什么意义?5、肺循环和体循环哪个路线长?6、体循环和肺循环之间有没有联系?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两条循环途径。 学生尝试:用文字和“→”绘制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教师板图: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学生标注:分别用红、蓝色粉笔在板图中标出“动脉血”和“静脉血”。比较归纳:体循环和肺循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分组:讨论、寻找规律。1、两条循环途径的交汇点在哪里?2、两条循环途径的相同点和区别点?3、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是一先一后进行的吗?为什么?4、血液循环有什么意义?教师出示:血液循环图解课堂小结: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他们的起止点都是心脏,二者在心脏处汇合,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来自心脏。 血液循环的意义:为全身各部分的细胞带来氧气和养料,带走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思维拓展:1、心脏本身所需要的营养及氧由哪里提供?代谢废物如何运离?2、缺乏锻炼的人,在进行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时 ,心跳会特别快,甚至晕倒的现象?为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学生阅读:“冠脉循环 ”内容师生小结:冠脉循环是指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流向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可见冠脉循环是体循环的一个特殊的分支。是给心脏自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的。冠脉循环的效率直接影响人体的血液循环。学以致用:1、在左臂进行静脉注射,药液在进入体内后还会经过哪些循环途径才 能到达病灶部 位发挥治疗作用? 2、若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则最先将在心脏的哪个腔中发现这种药物?3、一般患病时医生往往建议患者首选口服药物,其次肌肉注射,最后才是输液,你理解其中的原因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