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3《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 1、说出细胞体积小的主要原因; 2、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意义。(二)能力 1、尝试运用模型方法进行生物的研究; 2、学习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和根据数据获得结论的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模型方法对获得和理解知识的重要价值,初步确立求实的科学态度。二、教学策略1、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时主要是与学生共同研究:“细胞为什么这么小?”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加以解决,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较小的细胞与其物质代谢的关系。那么,细胞怎样保持较小的体积?可以通过了解细胞分裂的有关知识来解决。学生很容易想到细胞可以一分为二,即通过细胞分裂。细胞分裂,使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数量增加。2、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①通过两个活动来研究细胞为什么这么小。②细胞的分裂过程;细胞分裂的意义。(2)教学难点: ①“研究细胞体积与细胞表面积的关系” 活动中的预测、数据的处理和结论的获得。②染色质、染色体等概念以及在分裂中的变化。 3、教学突破 “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 ”在此之前学生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会感到抽象,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安排两个活动,教师做好组织和引导,通过活动体会理解,形成知识的联系和迁移。 “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采取画图、直观教具或课件形式演示,化抽象为形象直观,使学生能够联系和迁移知识,理解知识。4、课时安排共1课时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器材:白萝卜块、刀片、秒表、培养皿、镊子、吸水纸、烧杯;PPT。2、学生准备直尺四、教学过程 提问;身体庞大的大象和身体较小的老鼠相比,是大象身体里的细胞数目多?还是细胞体积大呢?(一)、细胞的体积为什么这样小 1、讨论 (1)立方体的体积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表面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细胞大小会不会影响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2.学生活动 “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 取两块大小不同的立方体萝卜块,同时放入红墨水中,观察两个萝卜块浸透的情况。 讨论 : (1)红墨水在大小不同的两个萝卜块中扩散的速率是否相同?红墨水到达两个萝卜块中心的时间是否相同? (2)细胞大小与细胞的物质扩散有什么关系? (3)由此可见,细胞能不能无限增大? 共同归纳:细胞若无限生长时,较大的细胞表面积相对减小,细胞膜将不能保证从外界环境获得足够的生活物质,较小的细胞表面积相对较大,更易于保证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承上启下:我们已经知道,细胞的体积很小,而一粒种子却能长成参天的大树,细胞是如何保持较小的体积,同时生物又不断地生长的呢?(二)、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1、细胞分裂:细胞一分为二,成为两个相似的新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示意图(多媒体演示)师生共同小结2、细胞分裂过程(1)动物细胞分裂(多媒体演示)(2)植物细胞分裂(多媒体演示)3、细胞分裂特点 提问:细胞分裂形成新细胞过程中,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染色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染色体变化(多媒体演示)学生小结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并且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提问:细胞分裂对于生物体有哪些重要意义?学生小结并列举4、细胞分裂的意义(1)繁殖(2)生长(3)更新衰老死亡的细胞五、板书设计第3节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一、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1、问题:细胞体积大小,与物质交换有什么关系?2、假设:细胞体积越小,越有利于物质交换。3、实验:(提示:如何设计体积大小不同的细胞?如何看到物质交换?如何衡量所谓“有利于”物质交换?实施实验还需注意什么问题?)4、结论:细胞体积很小,相对表面积较大,有利于物质交换,有利于细胞的生命活动。二、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1、细胞分裂的过程(手绘简图)2、细胞分裂的特点3、细胞分裂的意义:①繁殖②生长③更新衰老死亡的细胞六、教学反思 通过预实验,在排除了马铃薯和馒头块后,采用白萝卜和红墨水替代琼脂块和NAOH及酚酞。尽管对两个活动作了调整,先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物质交换)的关系”,然后利用等待时间让学生们完成“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活动,再回到“大小与扩散”活动,但时间仍然不够,10分钟的扩散只能浸染约1毫米左右,至少应15分钟才能浸染约2毫米以上,学生才好比较大小细胞的扩散速率。本节课特意将“建议活动——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调整为学生动手分组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一次完整的实验法探究过程。学生们对实验中单一变量的控制和如何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进行思考和解答,为学生今后的科学探究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PAGE / NUMPAGE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