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教案)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刘永芳一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2、知道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操作。3、知道淀粉含量较高的几种植物器官。(二)情感目标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生物素养。2、培养学生更加关爱大自然,关爱绿色植物二、教学重点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三、教学难点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操作四、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把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一) 激趣导入图片展示百草丰茂,树木丛生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繁盛景象。绿色植物是一个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能在光照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有机物,养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这些都归功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怎么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呢?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二) 解疑导拔,合作探究(1)、实验指导:教师演示实验1、把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后天竺葵的叶片中一般不再含淀粉。2、剪取喜欢的形状的黑纸片(小于叶片),从上下两面将处理过的天竺葵叶片遮盖起来,然后放于光下照射30分钟。3、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观察叶片的颜色的变化),把黑纸片放入盛有适量酒精的小烧杯里,水浴加热,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4、用自来水冲洗叶片,再向叶片滴加碘液。5、稍停片刻,用自来水冲洗碘液,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2)、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2、水浴加热后,叶片变为什么颜色?3、加碘液后,叶片变为什么颜色?能否判断叶在光下制作的是什么物质?(3)、学生结合教师的演示实验和课本,小组讨论后回答。回答1: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将用于实验的植物叶片中的淀粉除去。不至于影响实验想象。师:很好,在黑暗处叶片不能再进行光合作用,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一部分通过叶脉运输到其它部位,还有一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掉。回答2:水浴加热后,叶片变为白色。师:为什么变为白颜色呢?回答:酒精溶解了叶绿素。师:由于酒精溶解了叶绿素,从而去除了叶片中的绿色。回答3:滴加碘液后,被遮住叶片四周变为了蓝色,而被纸片遮住的地方颜色没变,从这可以判断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淀粉。师:淀粉遇碘液变蓝色是我们判断淀粉存在的有力证据。那为什么有上面现象产生呢?回答:因为叶片被黑纸片遮住后,就不能接受光进行光合作用了产生淀粉,所以加碘液后四周显蓝色,而中间不显蓝色。(4)、观看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完整视频(三)明理强化,实践探究师:很好,从今天的实验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回答:光合作用能产生有机物,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师:淀粉是一种贮藏大量能量的有机物,玉米、小麦、水稻等种子含有大量的淀粉。(四) 引深探究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提出什么新的问题呢?回答:1、二氧化碳和水是怎样形成淀粉的?2、光合作用能否产生其它有机物?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回去思考,并查找有关资料去探究。五、课堂总结:显色叶片绿色部分未遮光遮光滴加碘液后的颜色蓝色黄白色(无变化)分析有淀粉产生无淀粉产生结论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六、课堂检测(1)、判断1、为了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掉,小明应将植物提前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 2、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光的纸片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为了设置 对照实验。这样设置后,该实验中的变量是水。( )(2)、选择3、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逐渐变为绿色溶液,你认为是什么物质溶于酒精。( )A叶绿素 B淀粉 C蛋白质 D 维生素4、用清水漂洗脱色叶片后向叶片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 D 维生素 5、如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加碘液后,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 色。(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的作用是: 。(3)滴加碘液的目的是: 。 (4)这个实验说明了: 。 6、农民伯伯想提高粮食产量,密集的种植好不好?为什么?7、家里种植花草如果长时间放在黑暗处会死去,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