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十二章《第三节 人体感知信息》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十二章《第三节 人体感知信息》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 生物 第十二章 第三节 人体感知信息 教学设计
学校
沈阳市第七中学
授课教师
张瑜
课程名称
人体感知信息
学科(版本)
生物学(苏教版)
章节
第十二章 第三节 人体感知信息
学段
七年级下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人体感知信息》是苏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十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三节的内容,教材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强调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同时强调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这既是知识的介绍,又是很好的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它不但培养学生不断探求知识和合作精神,还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卫生用眼的良好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对“眼睛与视觉”这部分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这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尤其想了解对于能看清五彩的世界的原因以及近视的成因。教学中就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认识,不断地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更好的学习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眼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2.概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及表达能力。
2.结合眼球的结构,分析得出近视眼的形成过程及矫正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对眼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生对近视成因的学习,养成良好的用眼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述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了解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
【难点】概述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玩偶等小道具、眼球结构模型、多媒体教学课件、视觉形成卡片、知识清单等。
2.FLASH: (1)眼球结构(2)人瞳孔变化过程;(3)眼球各结构功能;
3.视频:(1)晶状体调节;(2)凸透镜成像规律;(3)近视发生率调查。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眼球结构
眼球各结构及功能
视觉的形成过程
近视成因
近视的矫正
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出示装有物品的袋子,让学生猜一猜其中装什么。请同学戴上眼罩,判断一下。
请你取下眼罩,再次判断一下袋子中的物品你是否猜对?
提问:你都用了哪些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在这几种感觉中,哪一种给你提供的信息量最多?让你最为准确的作出判断?
那你知道引起视觉的器官是什么吗?
所以本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学习第三节《人体感知信息》中的第一课时——眼和视觉。
图片中显示的是眼还是眼球?
眼包括眼球和眼睑、结膜等眼的附属器,而眼球是眼球是眼的主要结构,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眼球的结构。
[小组合作学习]:请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眼球结构模型,并结合书上P102的眼球结构图及相关的文字说明,自学眼球的结构,并完成知识清单的第一部分。
教师将学生完成的知识单投放在屏幕上
[讲解]: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两部分构成,眼球壁的外层由位于眼球最前方,大约占眼球壁1/6的透明的角膜和后5/6的不透明白的巩膜组成。中层由虹膜,脉络膜,睫状体组成。内层由具有感光作用的视网膜组成。而内容物则是由晶状体和玻璃体构成。
[提升难度]:出示Enb课件,请1位学生独立到黑板上,将眼球的结构名称与其序号一一对应。
[自主学习]自行阅读教材P102-103文字内容,自主学习眼球各结构功能及视觉形成过程,思考黑板上的相关问题,完成知识清单第二部分。
巡视、指导,参与讨论,点拨引导。
请同学总结学习成果:
人眼有不同颜色,这是由眼球的什么结构决定的?
人们通常所说的“黑眼珠”和“白眼球”是什么结构?
能调节眼睛进光量的是什么结构?
具有感光作用,可以成像的是什么结构?
眼睛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依靠什么结构?
[观看视频]了解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出示Enb课件,请同学概括眼球各结构功能及视觉形成过程
[游戏---心有灵犀]两人一组,完成猜词游戏
[观看视频]北京大学社会调查。
[演示课件]近视的成因:由于用眼过度,肌肉疲劳,使晶状体的凸度变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外界反射来的光线经晶状体的折射后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
近视及远视的矫正:佩戴凹透镜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近视的预防:
引导戴眼镜的学生思考生活中因近视而带来的不便,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用眼卫生,强调用眼卫生的意义。
出示课件:“三要”“四不看”
指导学生要认真完成每次眼保健操,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拥有健康的眼睛才能拥有美好的人生!我国将每年的6月6日作为全国爱眼日,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珍惜爱护我们的眼睛。
总结学过内容,谈谈收获
教师巡视、辅助
学生出列凭借其感觉判断袋中所装物品。
学生进行确认
回答问题: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视觉
回答:眼睛
学生根据知识储备自主回答
学生自主学习眼球结构,并会识图。
学生共同检查清单中眼球结构是否填写正确。
学生上前拖动眼球结构名称。
积极阅读并思考。
回答:
虹膜
黑眼珠---虹膜
白眼球---巩膜
瞳孔
视网膜
晶状体
认真观看视频,思考晶状体的凸度是如何根据所示物体之间的距离不同而改变的。
学生将眼球各结构名称和功能一一对应
角膜:透明、聚光
巩膜:白色、保护
虹膜:有色素
睫状体:调节晶状体凸度
脉络膜:富含血管
视网膜:具有感光细胞
晶状体和玻璃体:折射光线
视觉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加深对眼球各结构的记忆
认真观看视频,了解社会现状,青少年近视率逐年增加。
认真听课,概括近视成因
明确保护眼睛的措施
学生完成知识清单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亲身感受,明确人体可以通过感觉感知外界信息,体会视觉的重要性。
明确视觉形成与眼有关,进而顺利导入新课。
帮助学生区分眼和眼球两个概念。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模型辅助,加深学生对眼球结构的理解,方便掌握眼球个结构的名称及位置。
使学生在检查过程中,再次加深印象,注意眼球各结构名称的书写是否正确。
加深学生的记忆。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拓展其思维,是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应用与生活。
通过视频讲解,使学生较为容易的理解晶状体的功能。
遵循“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得出的、能够独立发现的,尽量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主获取知识”的原则进行指导。
通过游戏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印象,并对其掌握程度进行考察,同时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调整。
通过身边的事例,引发学生对近视眼成因的求知欲望,体现“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让学生明白保护眼睛刻不容缓。
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才是学习的意义,使学生在课后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持眼睛健康。
情感教育
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外层:角膜、巩膜
眼球壁 中层:虹膜、脉络膜、睫状体
1.眼球的结构 内层:视网膜
内容物 :晶状体和玻璃体
2.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近视及其预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