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节主要内容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另外设置了一个 “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探究。是人体呼吸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血液循环时理解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基础之上明确静脉血和动脉血的转变原因,并为进一步学习人体的能量供给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说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和观察气体扩散图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1. 教学重点:(1)验证人体呼吸时产生较多二氧化碳。(2)说出肺泡内、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2. 教学难点: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以探究实验为中心组织教学,运用多种直观手段,联系实际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果。利用扩散现象的图片,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突破重难点。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用具,多媒体课件,拍摄生物小视频等。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对“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实验改进。五、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法。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 入联系上节内容出示课题明确上课内容明确课题,集中学生注意力1.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2.表格比较呼吸时气体成分的主要变化1.呈现某同学的实验设计2.分享学生实验改进3.分享教师实验改进4.展示呼吸时气体成分变化表5.提问:变化原因1.了解实验步骤2.小组展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3.学生观察实验过程4.小组分析主要气体的变化5.思考:变化原因1.明确探究目的,对于学生和教师对实验的设计创新加以评价。2.通过分析呼吸时气体变化表格数据,得出是人体内气体变化的结果。扩散原理视频播放二氧化氮气体扩散现象。学生观看二氧化氮气体扩散现象视频。了解气体扩散的概念。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初步了解人体内的气体扩散播放录制的生物短剧,提问:人体内的气体扩散包括哪些?每种交换有什么特点?学生观看短剧,对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进行初步了解。通过录制生物短剧提高学习兴趣,对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肺泡里的气体交换1.播放肺泡里气体交换的视频。2.提问:如何描述过程。3.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特点,血液的成分发生怎样的变化?4.师生总结。1.学生观看肺泡里的气体交换视频。2.小组讨论,描述过程。3.回答交换特点和血液成分的变化4.师生总结。通过观看视频以及小组的讨论和教师的讲授了解肺泡里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使教学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1. 播放组织里气体交换的视频。2.提问:如何描述过程。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特点,血液的成分发生怎样的变化?4.师生总结。1. 学生观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视频。2.小组讨论,描述过程。3. 回答交换特点和血液成分的变化?4.师生总结。课堂小结知识串联1.出示人体内气体交换示意图,描述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特点。2.呈现整个人体呼吸过程,讲述呼吸的重要性。1.与老师共同描述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特点。2.与老师了解人体整个呼吸过程。通过总结、归纳明确呼吸过程的系统性。课堂评价课外作业出示课堂评价习题依据学生回答反馈课堂效果,布置课外作业。完成课堂自我评价习题,课后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于课堂效果进行评价,课外作业的完成有利于课堂的延伸。七、板书设计: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1.肺泡里的气体扩散 2.组织里的气体扩散八、教学反思: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对于学生来说理性的东西相对较多,教学过程侧重直观教学,由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