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0章 《人体的能量供应》呼吸与呼吸作用 教案 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 翟萍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人体的能量供应》是七年级下册第10章的内容,包含2节内容,细胞中有机物的能量释放、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让学生认识通过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气体交换过程细胞获得氧气完成呼吸作用从而获取能量的大致过程。教材的安排学生不易对呼吸作用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呼吸进行区别理解,通过重新整合,以同学们熟悉的呼吸引入课题,通过模型的制作研究理解呼吸运动如何实现肺通气,再以呼出与吸入气体是否有变化的实验探究引入呼吸作用的概念,从而区分两个过程,并且为后面进一步解决人体细胞如何获得氧气做好铺垫。整节课以学生的体验及实验作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思维的提升发展。呼吸运动如何实现肺通气是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自制模型,再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同时,关注生命教育,介绍人工呼吸等急救常识。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体验呼吸的重要性,理解呼吸的概念,能借助模型解释呼吸运动实现肺通气的原因。2、了解检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阐述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通过比较,能解释呼吸与呼吸作用的主要区别,思考其联系。(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三)情感目标:认识呼吸的重要性,了解人工呼吸,珍爱生命。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三、教学重点:1、呼吸运动如何实现肺通气。??2、呼吸作用的概念及意义。四、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制作模型和小组研究初步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验,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制作呼吸运动模型。六、 教学过程:标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的创设情境视频引入:呼吸停止急救 什么是呼吸? 明确呼吸的概念 提出探究的问题观看视频认识呼吸的概念掌握呼吸的概念,认识呼吸的重要性引导探究知能共进探究一:肺通气是如何实现的? 引导学生活动,介绍相关知识 1.体验活动:深呼吸时,胸廓的变化 (1)介绍胸廓的构成 (2)引出呼吸运动概念 体验、感受?了解相关基础知识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及了解基础结构,为后面的分析做铺垫呼吸运动是怎样完成的?为什么呼吸运动会实现肺通气?指导学生对模型进行研究。2. 演示实验:呼吸运动的模型 总结呼吸运动实现肺通气的原理 3.人工呼吸方法视频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小组汇报研究结果,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了解人工呼吸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汇报模型研究情况,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实现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转变。了解急救常识探究二: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吸入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可能有怎样的变化?如何检验?演示实验: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 引出呼吸作用的公式、概念及意义。 ? 思考观察、思考认识呼吸作用的概念、意义 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认识呼吸作用的概念、意义。总结拓展总结通过图,再次明确呼吸与呼吸作用这两个不同过程,指出两者之间又是紧密关联的,如何联系起来,我们在下节课继续探究。 练习与反思跟随老师进行归纳总结,思考。明确呼吸与呼吸作用这两个不同过程,思考其联系。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七、板书设计呼吸与呼吸作用 一、呼吸(肺通气) 二、呼吸作用(细胞呼吸) 气体 外界 肺泡 细胞内: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让学生进行体验,制作,观察,小组演示,讨论,描述等获得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便于理解难点知识,提高学生准确表达能力。对易于混淆的概念及时进行辨析,帮助学生进行理解。适时进行急救知识学习,开展生命教育。本节课容量较大,课堂中学生活动可以进一步做好安排要求,让更多学生得到锻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