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教材已经介绍了外界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进入肺,本节就接着介绍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本节的“想一想,议一议”,列出吸入气体(即大气)和呼出气体中各成分的含量,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可得出在一呼一吸的过程中,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思考二氧化碳来自哪里,吸进去的空气中的氧气又是去了哪里。在肺内进行的气体交换,包括两个部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这两部分是有内在关联的统一整体。关于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材先介绍了肺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然后,让学生用手按住胸部两侧,感受呼吸时胸廓的变化,接下来介绍膈肌的变化还与胸廓的容积变化有关。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并不难理解。不过,学生对于到底是由于胸廓的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吸气导致胸廓的容积扩大,却不一定能说清楚。因此,教材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模拟活动,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胸廓容积扩大为什么会导致气体进入?学生没有学习有关的物理知识,因此很难理解。教材在阐述这一问题时,在实验本教材的基础上做出较多精简,不再深入探讨其中的物理学原理。关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材首先结合“想一想,议一议”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气体成分的变化时怎样发生的。要说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怎样发生的,首先要介绍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教材在这里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呈现肺泡与毛细血管结合的结构,介绍了气体交换式如何进行的。肺泡中的氧进入了血液,那么,这些氧怎样运输到全身各处?教材在本节并未解释这一问题,而是在旁栏用思考题,引导学生先思考,为下面内容的学习埋下伏笔。学情分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涉及气体体积变化、压力等物理学问题,学生缺少有关的知识储备,因此,要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比较难,需要分层次进行演示、引导、推理。从而学生才能理解。亲身感受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很容易使学生理解胸廓变化与呼吸有关,但是不能理解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学生理解肺内发生的气体交换,但是血液在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发生的物质交换学生难于全部理解,在后面的循环系统还要加以巩固。呼吸系统疾病与本节知识相结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分析产生的原因,但是还需要教师完善。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2.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2.能动手操作本节课的技能训练,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肺活量与课后阅读资料的相关知识,认识到科学的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好处。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3.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模型。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策略情境导入——学生亲身感受——逐层分析——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巩固七、教学建议让学生亲身感受呼吸运动与胸廓变化有关系,然后提出问题,呼吸导致胸廓变化还是胸廓变化引起呼吸运动。最后能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明白胸廓变化会引起气压变化从而产生呼吸。而胸廓的变化时有肋骨的运动和膈肌变化相关联的。最后可以回到学生的另一张感受:游泳时在水中为什么感觉呼吸困难?可以很好的让学生彻底理解。在学习肺内的气体交换时,需要结合课本的“想一想,议一议”中气体成分变化表,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结合课本,让学生分析出进入血液的氧最终是怎样进入细胞的,又是在细胞的什么部位被利用的,二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等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白气体交换除了在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还发生在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之间。最后结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则,分析肺内发生气体交换,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之间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八、学法建议1.从亲身感受体验出发,仔细分析。2.学会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问题找到结论。3.动手制作,加深巩固对呼吸的理解。九、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投影:肺的结构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平静时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问:为什么气体能进出肺呢?学生猜想:因为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呼吸道是畅通的。投影:展示一个空管子连接一个气球。问:现在管子和气球也是畅通的,空气能每分钟能进出气球16次吗?为什么气球不变化大小?学生无法回答;教师拿出刚才的气球,问:有什么办法让气球变大?学生:用嘴吹。让一个学生现场吹气球,然后问:为什么放置时气球不变大,而吹气却能让气球变大?吹气的时候为什么要鼓起腮帮?口腔中的气压有变化吗?学生:口腔中气压增大才能吹气进入气球。很好,气体有气压,只有气压的变化才有气体的流动。气体从高气压到低气压的方向流动。问:但是,空气进入肺,却没有人在外面吹啊,又不是做人工呼吸,那么空气是怎么进入肺的呢?(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生产生思维冲突,形成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授新课: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现在请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会感觉到肋骨如何运动?胸廓如何变化?学生集中注意力感受呼吸时胸廓的变化,然后谈感受。师生交流得出:(投影)呼吸与胸廓的变化有关,吸气时胸廓上提变大,呼吸时正好相反。(设计意图:用学生的亲身感受产生探究兴趣。)那么呼吸与胸廓的变化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学生:(猜测并假设)假设1:呼吸导致胸廓容积的变化假设2:胸廓容积的变化引起呼吸(对学生的回答不发表看法,设置悬念)同学们敢于大胆猜测和设想,这种精神很好,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你们的假设是否正确。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演示实验并配合多媒体动画)你们从模型中看出两气球代表什么?橡皮膜代表什么?气球在什么情况下涨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学生:两气球代表两叶肺,橡皮膜代表膈肌;当橡皮膜收缩时,气球胀大;当橡皮膜舒张时,气球回缩。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一个容器中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气体的总量没有改变,当容器的容积增大时,气体压力就小;容积缩小时,气体压力就大。胸廓也是这样,当气体压力低于外界压力时空气就被吸入;当气体压力高于外界压力时,空气就被压出。现在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呼吸与胸廓变化的关系学生讨论分析得出:(投影)胸廓变大,气压减小,当小于外界气压时,空气就进入肺部,引起吸气;当胸廓变小,胸廓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气压时,肺内的气体就被排出,产生呼气。问:那么胸廓的大小变化又是怎么实现的呢?投影:胸廓的大小是怎样实现的。联系前面学习过的运动的产生,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缩小,于是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排出。最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出呼吸过程:(投影)当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胸腔容积变大,气压降低,产生吸气;呼气时正好相反。(设计意图:创设假设猜想,引起思想碰撞,利用实验验证分析,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冲突擦出思想的火花)投影:问:请会游泳的同学说说,刚下水时,如果水超过胸部。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学生讨论分析:会感到呼吸困难(吃力),胸廓受到水的挤压,胸廓扩张受阻,使得呼吸困难。问:有的同学喜欢趴着睡觉和有些爱美的女性经常束腰以保持好的体型,那这样会对呼吸有什么影响呢?对身体健康又影响吗?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胸廓的扩张受到影响,吸气受到影响,不能正常呼吸。(设计意图:结合实际例子,加深学生对胸廓变化引起呼吸的理解)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问:我们一起进一步思考一下,气体到达肺部以后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课本的“想一想,议一议”并结合观察图4-30)问:进出肺部的气体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减少的气体到哪里去了,增加的气体又是从哪里来的?学生:氧气减少了,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量明显增加了,应该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之间发生了交换。氧气进入血液,并且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内。(设计意图: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很好!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则,请大家分析一下,肺泡有什么结构适合进行气体交换呢?投影:肺泡的结构学生仔细观察肺泡有哪些结构特点适合进行气体交换,小组讨论。分析得出结果: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肺泡这样的特点很适合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投影: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动画学生观看后总结: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因此静脉血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便透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扩散到血液里;同时静脉血里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扩散到肺泡中,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问: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那么由肺泡进入到血液里的氧,怎样到达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学生: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问:氧最后是在细胞中的什么部位被利用的?(学生联系以前知识,相互讨论可知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设计意图:学会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则基础上分析问题,提升生物学素养)问:我们经常在新闻 报道上看到有关“溺水、煤气中毒”等报道,那为什么会危及生命呢?“患肺炎、尘肺为什么会出现胸闷、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呢?”(学生课外查找资料完成)教师:人体每天需要大量的氧气,而肺的通气功能就决定着身体每天获得氧气的量的多少,衡量肺的这个功能,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肺活量;请大家课外完成技能训练(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拓展学生课外学习,增进学生对呼吸疾病的认识;小组合作,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十、板书设计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十一、教学反思由于学生还没有开始学习物理学方面的知识,所以,学生理解气压的变化导致肺的通气,有部分学生还是会觉得难以理解,所以这块知识要更细致处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将全部的知识点细化,所以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补充学习,而课外资料的查找和汇总,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关键词肺 血液 气体交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