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材分析】同传统教材相比,本章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有关结构、生理机制等内容做了适当的简化,如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的类型等。在教学中将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不求全,避免过难过深。本节之前,学生学习了神经系统的组成,本节内容前面承接神经系统的组成,后面为激素调节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它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本节内容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了解反射弧的组成。第二课时了解反射的类型及完成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活动。此为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举例分析和交流能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通过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想象、归纳总结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3)认同神经调节结构基础的唯物观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观。【教学重点】(1)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反射的概念和分类。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分。 【教学难点】(1)“膝跳反射”实验 (2)反射的概念 (3)条件反射的建立【教学方法】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体验【教学资源】自制PPT课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温故知新回答提问引言:手碰到很烫的杯子时,会很快缩回,面对数学题努力思考解题。思考:你认为这个活动主要在什么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解说:实际上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活动,主要是靠神经系统来调节的。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认知学习目标齐读完成膝跳反射实验,总结反射的定义。两个同学一组,完成膝跳反射的实验。思考:你能归纳出反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通过什么系统发生的反应,反应有什么特征。组织学生完成膝跳反射的实验,以问题引导学生在回答思考题的同时总结出反射的定义。课件举例下列活动是否为反射学生自主判断。教师点拨。课件展示提问:如何判断一个生命活动是否为反射?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拨总结出反射的定义。反射的类型: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思考膝跳反射中小腿前伸是不是有意识的行为?列举生活中简单反射的事例,区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不同。膝跳反射受大脑的控制吗?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事例,区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思考本堂课开头的活动中参与活动的同学是不是感觉到疼了才把手缩回来的。阅读教材中反射弧示意图,归纳出反射的组成。尝试说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分析活动中的现象,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进而归纳出反射的组成。分析一种动物复杂反射的建立,了解复杂反射的建立过程。分析狗对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反射的建立过程:食物引起狗分泌唾液;单一的铃声不能引起狗分泌唾液;铃声与食物反复多次结合后,只听铃声不喂食物也能引起狗分泌唾液。 认识:复杂反射是不相关的刺激与简单反射多次结合后才建立起来的。电脑展示:狗对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反射建立的过程。对某些语言刺激,能形成复杂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尝试分析“望梅止渴”建立的过程。电脑展示:望梅止渴。完成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活动。设计方案、改进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鼓励和表扬有创意的设计和可操作的实验方案。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温故知新,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认知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教师:手碰到很烫的杯子时,会很快缩回,面对数学题努力思考解题。你认为他的这个活动主要在什么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学生:神经系统! 教师:无论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活动,都主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的。神经系统如何调节我们的生命活动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关于反射,我们通过实验来了解。 学生:相互配合,完成膝跳反射的实验。 教师: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 学生:小腿迅速前伸。 教师:叩击韧带,小腿迅速前伸,这是膝跳反射。前面我们做的活动:手碰到牙签后马上缩回,这也是一种反射,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比如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会眨眼,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就会立即排尿,等等。从这些事例中,你能找出引起反应的原因,通过什么系统发生的反应以及这些反应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后):反射是由各种刺激引起的,通过神经系统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教师:象这样,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在膝跳反射中,叩击韧带是刺激,小腿前伸是对刺激发生的反应。你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小腿前伸受不受大脑的控制,是不是你有意识抬起小腿? 学生:不是。膝跳反射不受大脑控制。 教师: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吗? 学生: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等。 教师:这些反射不受大脑控制,是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就这类反射而言,只要出现刺激,正常的人体都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当你们听到上课铃声,都会迅速走进教室,这也是反射,这种反射是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 学生:这种反射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积累的,受到大脑的控制。教师:回答的很好,听到铃声走进教室,这种反射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而是在生活中积累的复杂的反射,这类反射往往受到大脑的控制。 教师假设:让同学端一杯开水。学生(没人举手):会烫手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开水烫疼手,因为怕疼所以没人上来完成这个活动。第一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端开水马上缩了回来,他是不是感觉到疼才把手缩回的? 学生:意见不一致。 教师: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研究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教师:人体具有许许多多的反射,也就有许许多多的反射弧。人体的反射有的是简单的,有的是复杂的。不只人可以形成复杂的反射,动物也能形成复杂反射。(电脑展示:狗对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反射的建立)。 学生:反射建立的过程:食物引起狗分泌唾液;单一的铃声不能引起狗分泌唾液;铃声与食物反复多次结合后,只听铃声,不喂食物也能引起狗分泌唾液。 教师:复杂反射是不相关的刺激与简单反射多次结合后才建立起来的。例如动物园里的动物表演,需要反复训练,演出才能成功。动物表演中有一项是小狗做算术题,小狗通过叫声能表达出算术式的答案,小狗真能和我们一样做算术题吗? 学生:小狗并不理解数字的意思,它通过叫声表达算术式的答案是训练员反复训练的结果。教师:正如这位同学所言,对某些语言刺激能形成复杂的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与大脑皮层中特定的神经中枢有关。“望梅止渴”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电脑展示“望梅止渴”形成过程的幻灯)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围绕“什么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及“反射的类型”展开的。如何形象、生动地使学生了解反射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以活动开头,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反射”以词。接着以“膝跳反射”的实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反射。对于反射的概念,教师没有直接给出,而是分解成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回答问题同时自然归纳出反射的定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处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关于“反射弧的组成”,与课堂开头的活动互应,引导学生思考“手是先感觉到疼还是先缩回”这个问题,要解答它应先了解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自己总结出反射弧的组成。另外,学生通过分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进一步巩固了反射弧的组成知识。 复杂反射的建立是通过“狗对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反射”为例来讲解的。“小狗做算术”这道思考题即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复杂反射的建立过程,又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能否理解文字、数字的含义”,进而得出结论:对于某些语言刺激,能形成复杂的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 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是第一次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包括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到实施计划和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应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交流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