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田阳县民族中学 梁煜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2)说明排尿的意义。(3)能够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个器官的功能及排泄的途径。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问题的创设联系实际,学生能学有所用。(2)通过学习,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教学重、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导学案、视频、图片。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温故知新:课件展示肾单位的结构集体回答问题温故知新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讲述袁世凯不相信西医延误病情导致尿毒症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尿毒症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各种猜想并回答故事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三、新授课三、新授课三、新授课活动一:1、播放《尿的形成和排出》的视频。指导学生结合视频和课本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并巡堂,肯定每一小组做得好的并加以表扬;对尚有不足的指出并指导改正。组织学生分组展示:小组派代表展示以下问题的答案(一)尿的形成(1)对比分析课本P61表1和表2的中各种成分。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①原尿的成分与血浆的成分有什么异同?②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哪些成分可以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2)对比分析课本P61表1和表2的中各种成分。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①原尿的成分与尿液的成分有什么异同?②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什么成分全部或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3)小组合作:画出尿液的形成示意图,并说出尿的形成过程。4、师生共同总结尿的形成过程。活动二:1、展示以下问题: (二)尿液的排出(1)想一想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它们的功能分别是什么?(2)尿的排出途径是什么?(3).人的肾脏每时每刻都在形成尿液,也就是说,尿液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而为什么排尿又是间歇的?(三)排尿有什么样的意义?(四)排泄(1)什么叫排泄?排粪便属于排泄吗?(2)排泄主要有哪些途径?分别排出什么废物?2、引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并对学生的作答进行点评,对回答错误的问题进行纠正并加以总结。活动三:知识拓展1、展示问题,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1)你知道你每天需要最少需要喝多少水吗?(2)喝水多排尿就一定多,这句话对吗?为什么?(3)正常情况下,有的同学有憋尿的习惯,这样好不好呢?请你说说理由。(4)下面是某医院提供的几人尿液的化验数据(注:表中“-”表示很少或无, “++”表示很多)请分析①分析甲乙丙的尿检结果,判断三人的健康状况。②请你诊断尿检不正常的,会出现哪些症状,可能是泌尿系统什么部位发生了病变? 2、点评学生的答案,如有回答错误,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思考。活动一:1、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内容思考导学案中的问题。结合视频和课本内容分析资料并分组讨论问题小组派代表展示展示小组讨论结果4、师生共同总结尿的形成过程。活动二: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课文,结合P62的“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片思考教师展示的问题。2、学生个别或者集体回答老师展示的问题,并总结出尿的排出。排尿的意义,和排泄的三条主要途径。活动三: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展示(导学案)的问题。2、学生回答问题,各抒己见,尽可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活动一:1、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活动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能力。2、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四、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回顾、巩固本节课主要内容巩固本节课主要内容五、课堂练习1、组织学生完成导学案的练习题。2、点评学生答题情况。1、完成导学案的练习题。2、个别学生讲解自己的答题情况并讲述答题思路。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第二节 排泄二、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二、尿液的形成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二、尿液的排出: 肾单位产生尿液→肾盂→输尿管→尿道→排出体外排尿的意义排泄排泄的概念排泄的三个主要途径五、知识拓展: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